查看完整版本: [-- 澳大利亚公路交通见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3年10月 -> 澳大利亚公路交通见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史宗星 1993-10-27 00:00

澳大利亚公路交通见闻

第7版(国际)
专栏:国外交通

  澳大利亚公路交通见闻
本报记者史宗星
在澳大利亚的公路上行车,有种轻松的流畅感,尤其是在州府间的“国道”上,若是车子不需加油,人不要歇息,尽可往前开,一直跑到目的地。相对完善的公路网络,加上驾驶者养成了守规矩的好习惯,使这个国家的公路交通车畅如流,事故率低。去年,全国平均每一万辆汽车造成的事故死亡为一点七人。
不夸张地说,澳大利亚是个“离不开汽车”的国家,因而公路便成了“生命线”。它的人口总共一千七百多万,汽车已多达一千二百万辆,绝大多数是私人汽车。人们外出,不论近远,都让“四个轱辘”转起来。国内货运也主要由汽车承担,以吨位计算,公路运输量已占全国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八十。官方一份介绍材料称,在公路运输方面,澳大利亚“进入了工业发达国家的行列”。
一个幅员辽阔而人口稀少的国家,如今能建成总长近百万公里的公路,其中全封闭式“国道”一点六万公里,当初遇到的困难之大,耗资之巨,是不难想象的。自八十年代以来,澳大利亚政府更加重视公路建设,把征收汽油税固定为建路资金主要的来源。联邦政府和地方政府明确分工,州府间的“国道”由联邦政府出钱修建,各州的公路由联邦和州政府联合承建。“两个积极性”加在一起,使全澳公路交通面貌大为改观。但澳政府并不满足现状,至今仍不断向公路大量投入。各级政府已形成这样的共识:国家如果没有高效率的公路运输系统,其政治和经济的发展是不可能的。
澳大利亚大小城镇的交通路口,虽然多为平面相交,却让人感到有几分新意。
所有路口都见不到交通警的影子。南来北往、左拐左行的车辆来到路口,完全听从自动控制系统指挥。信号不仅仅是圆形的红、黄、绿灯,还多了一排相对应的箭头,两者巧妙配合,为车辆行、停、拐发出明确无误的指令。
路口布满复杂的虚线、实线、直线和弧线。这或许会使许多初学驾驶者眼花缭乱,但一旦熟悉了,就觉得它绝不是多余的,而是必不可少的。它为驶往不同方向的车辆限定了各自的车位和路线。车辆只要顺线行驶,相撞的危险就会大大减少。
在稍繁忙些的十字路口上,马路两侧各增加了一条车道,长三五十米不等。这种为左右两个方向转弯汽车提供的专用车道,使车辆分流有序,减轻了路口的压力。
澳大利亚的“公路语言”是相当丰富和完善的。不论是高速公路还是市区马路沿途,除了那些最基本的交通标志外,还用图像、数字或文字发出许多提示和指引,且非常醒目,让开车的人只要瞥上一眼就心里明明白白。
行车限速随路段不断变化,或标在路旁的牌子上,或用大大的阿拉伯数字写在车道的路面上行车前方的餐馆、咖啡店、旅馆、医院、加油站等服务设施,均用国际上通用的特定符号一一标出,还标上距那里尚有多少路程;沿高速公路去某重要城镇应在何处拐弯,分别于五公里、二公里、一公里和五百米处用文字和箭头多次提醒,使驾驶者早有准备;在一些上下行只有一条车道的弯曲公路上,常见到“前方××公里处可以超车”的标志……令人可喜还在于,路旁的交通标志虽多,并没给人杂乱之感。各种颜色的牌子都是精心制作的,安装得也很规范,反倒为“黑色大道”增添了几分美的色彩。(本报堪培拉电)


查看完整版本: [-- 澳大利亚公路交通见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