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为了美好的明天——访问四二九队铁山地质工作组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05月 -> 为了美好的明天——访问四二九队铁山地质工作组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汪琦 1953-05-30 00:00

为了美好的明天——访问四二九队铁山地质工作组

第2版()
专栏:

为了美好的明天
——访问四二九队铁山地质工作组
本报记者 汪琦
访问铁山是十分愉快的事。这不但因为铁山是一个群山环抱、风景优美的地方,更重要的是铁山到处充满着劳动的喜悦。在祖国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开始的第一年春天,这些壮丽的景象,使每一个来到铁山的人都会振奋起来,如同看见了幸福的明天一样。
四月,四二九队铁山地质工作组已完成了他们第一个地质勘探报告。这个资源报告所精确计算出来的铁矿埋藏量,将作为祖国建设新的钢铁中心的重要的依据。这个庄严的神圣的事业,鼓舞着铁山地质工作组的年青、快乐的人们。
铁山地质工作组一共有九个人,要在四月份完成这样繁重的任务,是十分困难的。他们之中有三个人是从来没有进过地质学校的练习生。他们去年年底刚来铁山的时候,就像站在汪洋大海边上的孩子。从老铁山到尖山,中间有几座大山。山就是山,什么也看不出来。老同志却说:“要把每座山的铁埋藏量计算出来。”“这怎么可能呢!”三个练习生就是带着这样渺茫的心情走上了这个新的岗位上来的。另外三个实习员是刚从大学毕业出来的。他们学习过,也实习过;但没有实际工作的经验。被他们所亲爱地称呼为老一辈的三个技术员,解放前不久才从课堂走出来。旧社会的阴暗,使他们没有得到一点温暖。要学本领,就要背着石头,跟在师傅后面茫无目的地走。一年,两年,都摸不着地质图。师傅默默无言,徒弟也不敢轻意询问。他们各有各的心思,一条看不见的鸿沟把他们隔开了。解放后的一切情况都变了,国家爱护着他们,人民期待着他们,发掘地下秘密的光荣任务落在他们的肩上。他们虽然有着奔放的工作热情,但是,对新的地质工作也很生疏。他们不怕担子重,把这当作最大的光荣;他们不怕困难,把它看成考验。他们不是根据人规定任务,而是根据需要来分配每个人的工作。每个人都担负着两种以上的工作。他们晴天爬山,下雨进洞。晚上,他们汗水湿透的衣服和潮湿的鞋还没有脱下来,就又开始准备第二天的工作了。
生长在美丽的清华园的董新菊,为着祖国的需要,三年读完了四年的大学课程。去年九月,她走上了这个光荣的岗位。她出生二十二年,从来没有离开过妈妈。她和思家病、胃病斗争着。她出来的时候说三个月后回家,现在已经半年了,妈妈来信探询着她的归期。她告诉妈妈:“你在人民日报和人民画报上看我的消息吧,我说不定什么时候回家。”她的爱人在另外一个地质勘探队里工作,他们彼此深深地怀念着。组织上为了照顾他们,让他们到一起去工作。她想:“这是祖国利益和个人利益矛盾的时候,我应有所选择。这是一个考验!”她两次答复组织,她不愿意走。她说:“我就好比一部大机器上的一个小螺丝钉,我走了,机器就会不灵的,我还是留下吧。”实习员王光天在一个一千多公尺长的坑道里做观测点。过去,日本帝国主义为了掠夺我们的资源,养肥他们自己,匆匆忙忙地抢走了我们的铁,把一个非常不规则而又残破的坑道留给我们。铁山地质工作组的人形容这个坑道说:“一脚高一脚低,又滑又危险!”她虽然患着关节炎,还是整天蹲在那上面不断滴水的坑道里工作。许多年没有人进过的坑洞里,有一股说不出的闷人的气味。煤油灯昏暗的灯光,总是和她的近视眼闹蹩扭,在坑道里工作了一天,出来时,她的脸色都变黄了。如果有人劝她休息一下,她总是拒绝,接着照常去工作。配合钻机、测水位、劈取岩心等工作,技术员和实习员都没有参加,由练习生独立去做。他们人少,工作多,路途相隔很远。他们想出了节省一分钟、一秒钟的窍门。练习生在测水位和配合钻机的时候,把一天所要走的路线先计划好,尽量缩短走路时间,不走弯路,增加工作时间。量水位时先把水位基号的号码排列好,把铅笔放在要记录的那页纸上,在测记时,把皮尺和记录本放在一起,不会因找这找那而耽误时间。他们一边测,一边记,顺着规定的路线走。他们的心血换得了更高的工作效率,一天做了五十二个点子。当我访问他们的时候,练习生李伯阳自豪地告诉我:“现在,我们不单纯学习,我们已经直接参加工作了。我们每个人都能完成每季、每月、每天的工作计划。”
九个人就像一个人在工作。他们做每一件工作,都要经过学习和讨论。有时,他们请别的部门的同志给他们讲测量、物理探矿、钻探。为了更懂得自己的工作,他们经常学习和自己工作有关的部门的工作。有时,九个人围着一个堆满了图和书本的长方桌子,肩碰着肩、头挨着头地研究和思考。技术员沈其韩把要讨论的题目宣布以后,热闹场面马上就出现了。有的发表意见,有的提问题,有的说出自己和其他同志尖锐对立的意见。参加这种争论,是没有一个人例外的,平时最沉默的黄钟的声音也决不小于别人。有一次,我参加他们关于怎样学习苏联计算矿量的先进方法的讨论会。边效曾和黄钟之间发生了争论,大家也都参加了讨论。最后,在精确计算矿量的统一的思想下,意见一致了。记录的同志把这个结论记在本子上,工作就是依据着这个结论来进行的。同样的争论,也会发生在另外的场合。三个实习员和三个练习生都是独立工作的。在一定的时期内,技术员要检查实习员的工作。边效曾很相信一个道理:“做地质工作靠两条腿跑,那里没有跑到,就会出毛病。”他做棺材板山地质图时,因为有一个地方没有走到,把整个地质构造搞错了。他带着实习员上山的时候,总喜欢谈许多话。他说:“过去做地质工作,站在山头一看,大笔一勾,就算完了。现在,我们要经得起一次又一次的检查,一丝一毫也差不得。”他就是用这种精神来检查实习员的工作的。“老王!这个观测点位置错了。”对方稍一强调客观原因,他马上就严格地说:“测量的不对,我们自己可以用皮尺量呀!”他是从来不吝惜让该返工的工作返工的。全组年纪最小的董新菊常常得到大哥和大姐的帮助。她刚来时,跟老同志出去填地质图,老同志总是一边走一边指给她看地质变化现象。老同志画了图,又叫她看。她开始工作的时候分不清断层,以后就慢慢地学会了。现在她也和老同志一样教练习生怎样工作。老同志看到他们被祖国当作无价之宝送到工作中来,又看到他们飞跃进步的情况,常常羡慕地说:“你们真幸福!”董新菊总是这样回答:“以后的人比我们更幸福!”
他们热爱工作。他们了解铁山,就像了解一个最好的朋友一样。他们爱铁山,就像爱自己的母亲一样。在室内工作了一个时候,就想到山上去看看铁山怎么样了。从野外回来的人,兴奋地把一天的工作告诉别的同志。别的同志带着极大的愉快听着,问到他们所熟悉的和关怀的一切:一条山脉,一个断层,一块石头。快乐的董新菊一听到人提到尖林山,马上就跳起来说:“我的尖林山怎样了?”
“那个地方我去过,多好的铁矿呵!”
他们爱铁山,铁山也爱他们,不断地把新的知识和宝藏显露给他们。铁山的埋藏量被正确地计算出来了,尖林山又见了新矿。每一个小的胜利,都使他们更热爱工作;每一步的前进,都成为他们欢乐的原因。傍晚,铁山是十分美丽动人的,一切都笼罩在薄薄的迷雾中。春风吹过,带来田野中一阵阵的油菜花香。劳动了一天的人们,在球场上、在俱乐部里、在田野中,纵声地欢笑着。铁山地质工作组的同志,最近以来,往往是从办公室出来的最迟,从山上回来的最晚,但是,他们很快就和这温暖的夜晚融和在一起了。看电影、跳舞、散步,在他们做完了工作之后,那怕只有几分钟,他们也是抱着极大的热情参加的。与其说他们在画一张图,写一段报告,爬一座山,不如说他们是在一天天地接近着最崇高的理想,每一刻的工作都带来那样多的愉快和幸福。从前地质工作者的理想永远是理想,一条虚线多少年以后还是一条虚线。一座埋藏了无穷宝藏的大山,仅仅因为一层薄薄的肉眼看不透的黄土掩盖着,就会使你看不见岩层变化的真面目。旧社会里许多地质工作者也有过热情和理想,可是,他们的理想在纸上湮没了。一个老地质工作者,他奋斗了半生,得出了一个结论,他曾在一本地质书上写着:地质学是一种不科学的科学。在新社会里诞生的董新菊在大学念书时,读到这一句话,她无论如何弄不懂。她想:
“既然是科学,为什么又不科学呢?”在她到铁山来工作以后,她慢慢地懂得了。不是地质学不科学,而是过去没有任何条件能够证实地质学上的推断,知道了也等于不知道,这正是旧社会地质工作者的悲哀。现在呢?有各种科学的先进办法和大规模的新式的工具,每一个勤劳得来的正确推论,立刻就会得到证实。有时,虽然推想错了,事实又会反过来教育他们。他们就是这样不断被考验着,不断被新的胜利所鼓舞。他们是祖国宠爱的儿女,全国人民为着他们每一个新的收获欢呼着。他们就像生长在肥沃的土地上的嫩芽,一天天地成长起来了。他们热爱祖国,他们的勘探宝藏的斗争火花,照亮了祖国灿烂的远景。


查看完整版本: [-- 为了美好的明天——访问四二九队铁山地质工作组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