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让企业轻装走向市场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3年10月 -> 让企业轻装走向市场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山东省《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课题组 1993-10-31 00:00

让企业轻装走向市场

第2版(经济)
专栏:

食堂、医院、托儿所、商店、浴池、小学校……在我国,但凡有点规模的企业,几乎都是一个“五脏俱全”的小社会。在旧体制下,人们刻意追求这种“功能齐全”的方便;如今,人们越来越感到“全身披挂”的苦处。
山东的同志在深入调查之后,提出了一些解决这一矛盾的想法,目的是——
让企业轻装走向市场
山东省《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课题组
企业办社会,是目前我国大中型企业普遍存在的一个共性问题。它已经成为影响企业走向市场的一大障碍。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搞活大中型企业,应把它作为一个十分重大的问题切实解决好。为此,自去年以来,我们在济南、青岛、烟台、潍坊、淄博、德州、滨州、威海8个市地的50多个企业作了调查研究,初步理了一些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所谓企业办社会,就是指企业搞了那些与企业生产再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组织机构和设施,背负了产前产后服务和职工生活、福利、社会保障等社会职能。从山东省的情况来看,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是项目多、摊子大。1992年,在全省1648个大中型企业中,90%以上的建有食堂、浴室、医务室、职工住房、托儿所、车队和娱乐设施,20%的有中小学。某特大型企业建有职工宿舍135万平方米,幼儿园、托儿所17个,液化气站27个,零售商店54个,医院5个,中学7处,小学10处,电视台1座,备有通勤车253辆。
其次是资产占用大,资金投入多。大中型企业全部固定资产中办社会的固定资产约占20%左右,小型企业约占13%左右。企业每年都要拿出相当一部分资金维系办社会,有的甚至负债办社会。
三是投入人力多,耗散企业管理者的精力大。企业办社会的人员一般占职工总数的10%左右,有的高达20%以上。
四是规模越来越大。据统计,全省国有企业1992年的医疗费、离退休费、福利事业补贴费、福利设施费,比1985年分别增长4倍、2.5倍、3.8倍、2.7倍。
目前山东省已有许多企业正在按照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深化改革,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例如,有些企业对厂内的车队、职工食堂、托儿所、幼儿园、医院实行了承包;有些企业与社会联合办学;有些企业把生活科、后勤科、房管科、医院、澡堂分离出来,成立了生活服务公司,公司独立经营,自负盈亏;有些新办企业开始就不办某些社会服务项目等。这都给我们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以重要的启示。
我们认为,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要依据社会化大生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以企业的改革为突破口,对企业办社会的部分实行产业化改造,使其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把企业负担的社会职能还原给社会,充实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社会服务资源的高效率配置。按照这个思路,在具体工作中要把握三个原则:一是配套联动。即企业把社会职能分离出去同政府创造接纳上述职能的社会条件和政策环境相配套,联合动作。二是统筹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三是有利于企业生产和职工生活的正常运转。
根据以上思路和原则,我们对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提出以下建议。
1.提高认识,增强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自觉性。
企业办社会问题,迟早是要解决的。早解决比晚解决好。迟了,企业将更加被动。将来再解决,难度会更大。改革开放以来,方兴未艾的乡镇企业多数不办社会,三资企业基本上不办社会,原来办社会的一些企业通过内部改革,机制已经在转换,有了一定的经验。现在解决这个问题,客观上是有条件的,是可能的。各级领导者要把握时机,把这件事办好。
2.深化企业改革,将企业承担的社会服务职能逐步从企业中分离出来。
第一步,在企业内部实行初步分离。即企业将产前产后和职工生活服务设施及人员独立出来,组成独立核算的服务性经济组织,其主要服务对象为本企业及其职工,也可对外有偿服务。企业在人员安排、物资供应等方面给予一定支持,并提供流动资金。服务性经济组织对企业实行承包,主要包服务质量,包成本消耗。这一步分离是最关键的一步,其目的主要是解决企业办社会这一块消耗无定额、负担无底洞的问题。
第二步,企业与服务性经济组织基本分离。在这一阶段,服务性经济组织的服务对象从以本企业为主转向为本企业与社会并重。企业给服务组织较为完整的经营自主权,一般不干预其经营活动,并从人、财、物力方面继续给予扶持。这一阶段,服务性经济组织仍继续对企业实行承包,在包服务质量的同时,还要包上缴给企业的盈利。企业与服务组织之间实行货币结算。通过这一步,基本上扭转企业办社会这一块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
第三步,实现企业与服务性经济组织的完全分离。首先是服务性经济组织的人员与企业脱钩,组成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企业是实体的资产所有者,实体完全自主经营,企业与实体是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关系。随着实体实力的增强,在追逐规模效益的利益驱动下,实体由企业独资的状况将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实体可通过股份制改造,把原企业的固定资产和投资作为股份,同时吸收社会资金,形成资产多元化的股份制企业,从而完成实体与原企业的彻底分离过程。至此,企业办社会的职能就甩出去了,与此有关的服务将在新的体制下以新的机制由社会承担起来。
3.加速社会化服务保障体系的建设。
在企业实行分离的过程中,政府要加速社会化服务体系和保障体系的建设。一要对社会服务、社会保障行业的存量加强管理,促其提高服务水平、服务质量和服务效率。鼓励它们扩大服务领域,尽可能地向企业延伸服务触角,以弥补企业分离过程中可能形成的空位。二要不失时机地把企业分离出来的社会服务,充实到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去,扩大增量。对企业分离出来的经济实体,可通过股份制的形式,大力发展企业集团,如成立饮食服务集团公司,住宅开发集团公司,中心幼儿园,职工教育培训中心,职工子弟中心学校,职工联合医院,医疗保健中心,运输服务集团公司等。通过这个途径,扩大经营,提高规模效益。我国企业办社会的固定资产和人员,如果都能通过分离又重组的过程,纳入社会化服务和保障体系,那将是一种十分可观的宏大力量。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可望上一个大的台阶。
4.新建企业不要办社会,经济技术开发区要规划建设好社会化服务体系。
当前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倾向,就是一些新建企业在筹办过程中也在那里筹办社会,有重蹈大而全、小而全覆辙的危险;一些经济技术开发区缺乏社会化服务和设施的规划,配套严重滞后。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般新铺摊子,离市区较远,如果政府不尽快解决住房、购物、子女入托上学、娱乐、医疗等方面的问题,势必把企业逼上老路。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产物,不仅是先进生产力的窗口,而且应当是新的经济体制的示范点。新区要走新路,缺乏服务规划的,要补课,政府能办的由政府办,政府办不了的发动社会来办。
5.为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和良好的社会条件。
为了促进企业解决办社会问题,应对过去的政策进行清理,该废止的废止,该出台的出台。金融、财政部门对企业办的服务性经济实体在信贷、税收等方面要给予优惠。劳动部门在企业工资总额控制当中,凡是企业办社会问题解决比较好的企业,应允许企业把原来暗补生活福利的一块,明补为工资性支出,发给职工。凡不利于解决企业办社会问题的有关评比达标活动,应一律停止。还要加快职工养老、失业、工伤和医疗制度的改革,加快住房、食品及其它补贴办法的改革。对看准了的行之有效的问题,要尽早地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规范,造就一个崭新的法制环境。


查看完整版本: [-- 让企业轻装走向市场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