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经济问题的著作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06月 -> 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经济问题的著作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何均 1953-06-29 00:00

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经济问题的著作

第3版()
专栏:

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经济问题的著作
何均
当我们阅读毛泽东同志各个时期的著作时,都可以看到不少重要的有关经济问题的专门论著,或包含在其他著作中的极其精辟的关于经济问题的论述。毛泽东同志对于经济问题这样的关心,决不是偶然的,而是和他的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相一致的。因为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告诉我们:经济是社会的基础。决定人类历史发展方向的,不是某种个人的意志,而是人类为获取自己的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在生产中所形成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关系。所以,“无产阶级党要想成为真正的党,首先就应精通生产发展底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底规律。……为了在政治上不犯错误,无产阶级党在制定自己的党纲以及进行实际活动时,首先应以生产发展底规律,应以社会经济发展底规律为出发点”。(斯大林:“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同志在自己的全部理论的和实际的活动中,正是以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为出发点的。他在自己的早期著作中就表现了对于中国社会经济状况的密切的注意。在“毛泽东选集”第一卷中,我们一开头就读到“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这样一篇严整的科学性的论文。这篇论文对于当时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相互间的关系以及它们因此而产生的对革命的态度,都作了详尽的论述和考察。毛泽东同志就在这种对中国各阶级分析的基础上,为中国工人阶级规定了整个战斗的部署。往后,毛泽东同志也正是以中国社会的经济发展规律为出发点,正确地规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任务、对象、动力和前途,制定了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许多基本的方针和政策,从而又批判了许多错误的非马克思主义观点的方针和政策。毛泽东同志曾写道:“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论联合政府”)这样,毛泽东同志正是以符合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适合于中国社会生产力之发展的革命纲领,武装了中国人民,推动了中国历史巨轮的前进。
在“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关于经济问题的几篇论文,是毛泽东同志在一九四一年以后,也就是在抗日战争进入艰苦的相持阶段以后所写成的。在这个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已经发现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并不是它的真正的敌手,因而把它的侵略锋芒转向了共产党所领导的各个解放区。在这个时期,除了党中央所在地的陕甘宁边区以外,其他各解放区都进入了人类历史上少有的残酷的战斗。与此同时,反动的国民党政府对抗日战争日益消极,对反共反人民的活动则日趋积极。它集中了大量的兵力在陕甘宁边区以及其他各解放区的周围。陕甘宁边区虽然在这个时期中还能够保持一个相对的安定局面,但由于国民党军队的封锁,再加上这个地区原来就人口稀少,生产不发展,所以也同样遇到了严重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在回溯这个时期的情形时曾写道:“最大的一次困难是在一九四○年和一九四一年,国民党的两次反共磨擦,都在这一时期。我们曾经弄到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国民党用停发经费和经济封锁来对待我们,企图把我们困死,我们的困难真是大极了。”(“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但这种困难并没有使解放区军民屈服。解放区军民在毛泽东同志英明的领导下,不仅克服了困难,发展了生产,改善了自己物质生活状况,并且为以后的大反攻准备下了物质基础。“毛泽东选集”第三卷中的几篇关于经济问题的论文,就是给予当时全党和全解放区人民的有力的武器。
当一九四○年,为了克服巨大的经济困难,毛泽东同志曾号召全体解放区军民发动一个大规模的生产运动。毛泽东同志曾指出,只有依靠自己的双手,在劳动中生产出物质财富来,才是解决困难的唯一的正确途径;而仅仅企图缩减必不可少的开支,单纯地在财政问题上打圈子,乃是一种陈旧的保守观点。毛泽东同志批判了这种陈旧的保守观点,并且指出:在有些同志中有一种不顾战争的需要,只强调政府应施行“仁政”的错误想法。毛泽东同志认为:“抗日战争如果不胜利,所谓‘仁政’不过是施在日本帝国主义身上,于人民是不相干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但是,毛泽东同志接着又教导我们,如果不首先解决发展经济的问题,即发展解放区的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而只是伸手向老百姓要,或“竭泽而渔,诛求无已”这就是一种国民党的思想。这样,毛泽东同志就规定了“发展经济,保障供给”这一著名的公式。在这里,毛泽东同志深刻地阐明了财政和经济的关系,阐明了什么是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要的真正基础。毛泽东同志写道:“发展经济,保障供给,是我们的经济工作和财政工作的总方针。……财政政策的好坏固然足以影响经济,但是决定财政的却是经济,未有经济无基础而可以解决财政困难的,未有经济不发展而可以使财政充裕的。”(同上)毛泽东同志还指出:“如果不发展人民经济和公营经济,我们就只有束手待毙。财政困难,只有从切切实实的有效的经济发展上才能解决。”(同上)在毛泽东同志所规定的这个总方针指导之下,全体解放区军民就满怀信心地展开了一个为发展公营经济和人民经济而斗争的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这个大生产运动曾经产生了一种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力量,改善了各解放区的经济状况。特别是当时的陕甘宁边区,由于毛泽东同志和党中央的直接领导,整个社会经济获得了广泛的发展,军民生活竟达到了丰衣足食的水平。与此相反,当时国民党统治区,却正处于经济衰败,民不聊生的窘境。
在大生产运动中,毛泽东同志又批判了当时曾存在着的一种过左的盲目发展的错误倾向。毛泽东同志指出:“党的路线是正确的发展路线,一方面要反对陈旧的保守的观点,另一方面又要反对空洞的不切实际的大计划。这就是党在财政经济工作中的两条战线上的斗争。”(同上)毛泽东同志曾特别提醒大家,要大家使自己的思想适合于自己所处的环境,要从自己当前所处的环境出发来考虑问题。毛泽东同志指出,当时我们所处的环境“是一个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的、被敌人分割的、因而又是游击战争的农村根据地,如果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从这一点出发,看起来收效很慢,并不轰轰烈烈,但是在实际上,比较那种不从这一点出发而从别一点出发,例如说,从城市观点出发,其工作效果会怎么样呢?那就决不是很慢,反而是很快的。”(“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由于毛泽东同志深刻地研究了当时经济环境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客观的发展规律,就最有效地推动了解放区的经济的发展,使人民革命的力量日益壮大起来。
根据当时的客观情况,毛泽东同志曾把解放区的经济工作分成两大部分。一部分是发展人民经济。当时,虽然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各解放区人民政府和军队都已建立起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公营农业和工业,但人民对抗日经费的供给,特别是粮食的供给,仍然是一个极其重要的部分。毛泽东同志教导我们说:“不知用全力帮助群众发展生产,只知向群众要粮要款的观点(国民党观点),是错误的。”(“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毛泽东同志指示:“我们一方面取之于民,一方面就要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有所补充。这就是对人民的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盐业和商业,采取帮助其发展的适当步骤和办法,使人民有所失同时又有所得,并且使所得大于所失”(“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在这些指示中,不仅表现了毛泽东同志对人民群众的伟大的深切的关怀,教导了我们在工作中要反对不关心人民疾苦的官僚主义作风,同时还包含有一个极其重要原则,那就是在任何时候,甚至在有着严重的战争情况下,组织人民群众生产,使“人民经济有所增长”,都应成为革命工作中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忽视了这
一点,或因不适当地强调其他方面的任务而妨碍了生产的发展,就将削弱革命事业的物质基础,就将使革命事业的发展受到损害。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经济,曾在毛泽东同志亲自指导下获得了迅速的增长。
由于陕甘宁边区主要的生产部门还是农业,所以毛泽东同志就着重地研究了有关农业生产的各种问题。
毛泽东同志根据当时情况指出:为了发展农业生产,必须采取两个方针,即减租减息和组织劳动互助。由于减租减息,就减轻了农民所受的封建剥削,从而提高了生产的积极性;又由于农民从分散经营转到集体互助,就使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大大地发展了一步。
如大家所知道的,毛泽东同志对于中国农村早就有过极精深的研究,再根据这一时期的经验,他就不仅具体地规定了当前发展农业生产的方针,解决了当前陕甘宁边区农业生产发展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而且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原则,为中国整个新民主主义时期制定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纲领。在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发表的有名的“组织起来”这篇论文中,毛泽东同志透彻地阐述了这个问题。毛泽东同志写道:“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地集体化;而达到集体化的唯一道路,依据列宁所说,就是经过合作社。”(“组织起来”)不过,当时农村中的合作互助组织还是一种低级形式的合作社,与苏联的那种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农庄式的合作社还是有区别的。对于这样一种合作社,毛泽东同志给了一个经典的定义:这种合作社是“建立在个体经济基础上(私有财产基础上)的集体劳动组织”。他写道:“在边区,我们现在已经组织了许多的农民合作社,不过这些在目前还是一种初级形式的合作社,还要经过若干发展阶段,才会在将来发展为苏联式的被称为集体农庄的那种合作社。”(同上)由于“组织起来”这一著作的发表,几千年来深陷于封建黑暗统治之下的中国农民,就不仅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的光明远景,而且看清楚了自己所将循以前进的具体道路。
当时解放区经济工作的另一部分,是发展公营经济。公营经济不仅包含有政府所举办的各种农业和工业,而且还有各机关部队自己所经营的许多农业和工业生产。当时的机关工作人员和部队的指战员,极大部分都投入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中,亲身参加了劳动。这个大生产运动,曾为各解放区提供了大量的物质财富,大大地减轻了解放区人民的负担。在一九四五年时,毛泽东同志告诉我们:陕甘宁边区部队和机关每年所需细粮(小米),由机关部队生产自给的即约达五分之二。由于广大的干部和战士进行了生产,有些部队差不多能做到全部自给。至于各机关则因劳动力一般地较部队弱,所以多半除粮食和被服由政府供给外,其他各项有全部自给的,也有部分自给的。(参见“必须学会做经济工作”)。
不仅如此,这个大生产运动还锻炼了人们的思想意识。许多过去五谷不分的、从未参加过生产劳动的知识分子,都在生产运动中得到了改造。此外,根据毛泽东同志的分析,生产运动至少还产生了以下的作用:一、改善了官兵关系;二、增强了部队中战士的劳动观点;三、增强了纪律性;四、改善了军民关系;五、军政关系也更好了;六、由于机关和部队生产运动的开展,全体人民的普遍增产运动也就更有劲了。(参见“论军队生产自给,兼论整风和生产两大运动的重要性”)毛泽东同志当时还教导我们说:“凡不注重研究生产的人,不算好的领导者。一切军民人等凡不注意生产反而好吃懒做的,不算好军人、好公民。”(“开展根据地的减租生产和拥政爱民运动”)。毛泽东同志指示:不论是发展公营经济或发展人民经济,都同样地必须采用把群众的力量组织起来的方针,而反对缺乏群众观点、不依靠群众、不组织群众的方针。按照毛泽东同志所指示的方针,解放区一切部队机关学校的力量都广泛地组织起来,成为一支劳动大军;这支劳动大军在毛泽东同志的率领下,在经济战线上获得了全面的胜利。
不过,这里必须记住,关于部队和机关的生产自给经济,毛泽东同志早在一九四二年就曾指出:它只能是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存在的,如果离开具体的历史条件来看,那末它就会变成不合理的了。毛泽东同志写道:“军队和机关学校所发展的这种自给经济是目前这种特殊条件下的特殊产物,它在其他历史条件下是不合理的和不可理解的,但在目前却是完全合理并且完全必要的”。(“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因此,我们对于过去曾经存在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那种部队和机关的自给经济,一方面不应因为它违反了社会分工的原则而采取否定的态度,而要认识到它的伟大的历史意义;另一方面还必须记住毛泽东同志的指示,即它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可以搬用的。
×××
在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同志从当时的具体客观经济情况出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学说基础上,在许多方面发挥了自己的关于经济问题的思想。这种思想一经为解放区广大人民群众所掌握以后,就立即成为巨大的不可战胜的物质力量,成为蓬蓬勃勃的大生产运动。一九四五年,毛泽东同志曾向我们指出:这个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是当时整个革命链条中的两个主要环节。如果不抓住这两个环节,也就无法抓住整个的革命链条,革命事业也就无法前进。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党员的人数曾大大地增加起来;对于这样一批人数众多的思想上不完全符合于马克思主义的党员,如果不进行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的教育运动,即整风运动,革命事业自然是不能前进的。
毛泽东同志一方面抓住了整风运动的这个环节,就使得我们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空前地统一起来;另一方面又抓住生产这个环节,就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物质的基础。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它们分别在精神生活方面和物质生活方面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在这个时期,毛泽东同志在经济问题上所作的许多重要指示,虽然主要地是为了解决当时一系列的实际问题,但却是具有普遍性质的基本原则,直到今天仍为我们工作中的不可缺少的指针。
这些重要的指示就是:
只有发展经济,才能使财政问题得到正确的解决;否则,就不可能正确地解决财政问题。
中国农民只有按照列宁所指示的合作社的道路前进,才能迅速地提高生产力,并最后摆脱贫困的境遇。
必须以大部分力量去帮助农民发展生产,以小部分力量从农民取得税收。“如果我们做地方工作的同志脱离了群众,不了解群众的情绪,不能够帮助群众组织生产,改善生活,只知道向他们要救国公粮,而不知道首先用百分之九十的精力去帮助群众解决他们‘救民私粮’的问题,然后仅仅用百分之十的精力就可以解决救国公粮的问题,那末,这就是沾染了国民党的作风,沾染了官僚主义的灰尘。”
(“组织起来”)
共产党员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处理什么问题,一定要紧密地与群众相结合,要依靠群众,在经济工作上也一样。
进行任何一项经济工作必须首先从当前客观经济环境出发,要使自己的思想符合于客观经济状况;要根据客观条件来制订自己的工作方针和计划,而不能根据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制订任何方针和计划。如果我们带着城市的观点来处理以个体经济为基础的农村问题,或不顾及已经改变了的客观情况,把抗日战争时期农村中小生产的工作方法带到现代化的产业部门里面来,就不能不在工作中发生错误,就不能不使工作的发展受到阻碍。
当抗日战争还处在困难阶段时,毛泽东同志曾写道:“我们现在的困难,有的已经渡过,有的快要渡过。我们曾经历过比现在还要困难到多少倍的时候,那样的困难我们也渡过了。现在华北华中各根据地的困难,比陕甘宁边区要大得多,那里天天有严重的战争,那里已经支持了五年半,那里也一定能够继续支持,直到胜利。在我们面前是没有悲观的,我们能够战胜任何的困难。”(“抗日时期的经济问题和财政问题”)今天,曾经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渡过无数艰难的、战胜过许多强大敌人的中国人民,正在为建设一个新的工业化的中国而奋斗。虽然在我们面前仍然存在着一些困难,但只要我们紧紧地掌握住毛泽东同志的思想,遵循着他所指示的道路前进,我们就必将取得比过去更大的更辉煌的胜利。


查看完整版本: [-- 学习毛泽东同志在抗日战争时期关于经济问题的著作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