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自动化制材厂的建立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53年06月 -> 一个自动化制材厂的建立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王凤翥 1953-06-30 00:00

一个自动化制材厂的建立

第2版()
专栏:

一个自动化制材厂的建立
王凤翥

木排一张接着一张地靠拢在佳木斯的松花江南岸。出河机呼隆呼隆地把笨重的大木头一根一根送到岸上来。在这里老远就可看见“同志们,战斗开始了,前进吧!建设祖国。”的大标语,特别是“建设祖国”四个字,写得格外大些。辛勤的林业工人和转业的战士们,像标语写的那样,以战斗的姿态在紧张地工作着。再向前走,便是不久前才建立的一个自动化制材厂。

这里除了操纵机器的工人外,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输送料子(大带锯给小带锯破好的大块木材俗称料子)的工人,站在自动滚子的一旁,毫不费力地把料子推到滚子上,料子自动地爬到它的顾主——小带锯那里去。几个投板皮(不能割成材的碎小边皮)的工人,轻松愉快地把板皮投到地下室的板皮输送链子上,板皮便被输送到工厂外面去。这里没有一般工厂所常见的:抬着料子东奔西走及扛着板皮满厂乱窜的现象。所以工作秩序井然,工人工作轻松愉快。
九号小带锯的技工方春山,从建厂时起就在这个工厂里工作。在建厂阶段掀起的两次生产竞赛中,他都当选了劳动模范。现在他愉快地割着从自动滚子上爬来的料子,这些割好的成材通过自动滚子爬到输送带上,一直输送到选材场去。他对我说:“你看咱们这个自动化工厂,减轻了很多体力劳动。”搭刨勾的(用刨勾搭大带锯破的料子)老刘头说:
“自动滚子可真好,过去搭大料子,用很大劲,都拉不动,有时还弯坏了锯条;现在可真省劲啦,用手轻轻一拉,料子就上了自动滚子。”这里的选材场也改变了面貌,枕木和大的桥梁大方材等都在输送带的尽端直接装在平车上,由运材工运到贮材场去,一般的成材都从输送带落到选材台的自动链子上,自动链子拖着成材徐徐前进。产品鉴定员站在台前不慌不忙地翻弄着成材,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分好等级;再不像过去几平车木材,同时推进选材场,使产品鉴定员有时忙得满头大汗,有时闲着无事可做了。忙闲不均的现象,现在根本没有了。选材工排列在选材台前,他们各人站在固定的岗位上把分好等级的成材,按材长、树种分别装在平车上。由于成材是在自动链子上连续不断的走来,所以在时间上及工作分量上,分配得很均匀。
地下室设置的锯沫刮取器,纵横贯通于各个锯木机间,最后把锯沫输送到锅炉里去。在制材厂干了二十一年的老工人尹忠先想尽一切办法,消除自动化设备可能发生的故障。开始开动锯沫刮取器时,常因树皮或小木片等落在锯沫里,致使刮取器的铁环不能挂在牙轮上而掉了链子。尹忠先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给各锯木机的锯沫流子(锯沫从流子流到锯沫刮取器的槽子里),都装设上了铁丝网,使树皮和小木片不能再混到锯沫里去,锯沫刮取器就顺利地开动起来了。他说:“苏联专家设计的这些自动化设备都好使,就看我们管理和使用的怎么样了,只要我们好好的管理,这些进步的玩艺是绝对不会不好使的。”他的思想很明确,知道专家设计的装备都是先进的;临时发生的小毛病,是由于管理得不好。现在他是地下室自动化设备的专责人,他以埋头苦干认真钻研的精神熟悉了这项新的业务。
抬了七、八年锯沫的老杜头,现在改行了,他笑眯眯地端着油壶在给锯沫刮取器浇油,他说:“过去抬锯沫子,遇到割水木头的时候(即割新出河的木头)压得肩膀直疼,实在够呛。有一回他钻皮带装锯沫子,小褂子一下缠到皮带上了,扯破了小褂,擦破了后脊背,危险透啦!现在浇浇油可真省劲。”接着他又补充说:“那回幸而穿的是旧小褂一扯就坏了,如果穿的是像现在这样的(指着他身上的新小褂)新小褂,那就被绞到皮带里去了。”

自动化制材厂是今年四月中旬修建竣工开始生产的,修建这个工厂,已经是解放后的第二次了。它在一九五二年八月间才开始了第二次修建。这次修建是在苏联制材专家波洛文根同志的直接帮助下开始的,除了增加部分锯木机械及调整锯木机的位置使它适合流水作业方式外,并由专家协助设计出整套的自动化输送设备。但是由于这个建厂计划,是临时追加的,所以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细致的设计,一张机械配置平面图,成了建厂的唯一根据。大量的铁活一时找不到可以加工的工厂,选材厂的链子及大部分板皮输送链子,共计一千二百多公尺,都是由自己的洪炉打成的。大大小小六百多根轴杠(包括自动滚子轴杠在内),也是靠了自己先后买的三台床子镟成的。还有必须找工厂翻砂的二百四十多吨铁活,因为都是临时挤到人家计划里去的,人家也不能保证按时完成。今天完成一件今天安装一件,明天完成一件明天安装一件,更因加工的工厂分散,在规格上不能完全一致,百分之九十的铁活都要再经镟床镟一遍,不然就不能把它装配起来。由于工人们的积极努力,克服了所有的困难。工作最紧张的时候,车床班实行了三班制,洪炉一个组(即三个锤工)打链子的纪录达到十九公尺,一般的纪录是三公尺到四公尺,这样不分昼夜干了八个半月,终于将这座自动化制材厂,胜利地修建完成了。按一般正常状态,修建一所这样的制材厂,从计划、备料、开工到竣工(因用旧厂基省略了勘察),至少也需要一年的时间。在这样困难的条件下提前竣工,是和苏联专家的热诚协助及全体建厂员工的积极努力分不开的。

自动化制材工厂是修建完成并且开工了,但是在这个自动化制材厂里的确看不到什么崭新的机器,或是巨大的机器,因此从开始修建到完全竣工,很多人对制材厂自动化的问题有不同意见,甚至某些领导同志也对自动化抱着怀疑的态度,有的说:“锯沫刮取器,伊春制材厂曾经修过,结果是不好使,修在佳木斯就能好使吗?”有的人说:“自动滚子那玩艺是瞎扯蛋,保险走不过五个滚子就会掉下来。”有的说:“运输带也是白扯,因为它下边的滚子是木头的,被大方材一砸,保险会砸垮。”更有的认为:“自动化没有用,节省不了多少劳动力,是脱了裤子放屁,白费一遍手续。要自动化就应该化出个样子来,锯木机就应该全用新的和大的,修理旧机器,怎能和自动化去配合。”
但是,在自动化制材厂开工后,活生生的事实把这些落后的意见都驳倒了。


查看完整版本: [-- 一个自动化制材厂的建立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