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北京飞来的孔雀”展示开屏效应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面貌一新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3年04月 -> “北京飞来的孔雀”展示开屏效应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面貌一新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刘志杰王信健 1993-04-30 00:00

“北京飞来的孔雀”展示开屏效应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面貌一新

第2版(经济)
专栏:

  “北京飞来的孔雀”展示开屏效应
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面貌一新
本报讯新华社记者刘志杰、通讯员王信健报道:祖国南疆如今成为农业综合开发热土。记者在沿澜沧江、瑞丽江扇形展开的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区采访看到,一座座绘有“ACD”开发标志的丰碑矗立平坝,伸延的沟渠哺育切割的田块,冬作小麦扬花,西瓜蔓秧,烟草油绿,蔬菜水灵。
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是云南省首次依靠国家支持进行开发的最大项目,又是省内“八五”期间35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自1990年6月国家立项以来,不到3年时间,地区农业生产面貌焕然一新。
据有关部门提供的情况,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两年半累计完成改造中低产田125万亩,完成3年计划的96%;开荒8.6万亩,推广良种面积160万亩。两年半新增灌溉面积25万亩,改善灌溉面积40万亩,由此增产粮食2.6亿公斤、油料1037万公斤、肉类1599万公斤。
各族干部群众把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比作“从北京飞来的孔雀”,经两年多投资投劳的哺喂,它已丰满地展示多方面的“开屏”效应:
临沧地区镇康县南伞镇东灌渠完工通水,使白岩坝德昂族几代人种水稻的愿望变成现实。过去耿马傣族佤族自治县所需“两杂”种子全靠外地调进,开发区建立“两杂”制种基地后,傣族、佤族破天荒掌握了制种技术。保山市河图、汉庄、辛街开发区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兴建小堡子和长岭冈机电提灌站,扩建完善一批水利设施,结束了这一地区靠拦洪堵水和推迟节令栽秧的历史。1992年在持续高温干旱下,粮食亩产比上年增产81公斤。群众称赞“农业综合开发建起了永不枯竭的水源工程”。
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促进了耕作制度改革和种植业结构调整。瑞丽市过去“以粮为纲”只种一季。农业生产最大制约因素就是春旱夏涝。农业综合开发实施中抓住障碍生产发展的主要因素进行治理,将22公里的团结大沟渠系完善配套,使之成为永久性工程,解决了春旱问题;又修了4条总长25公里的排涝渠道,解决内涝。目前,瑞丽市20年到50年一遇的大自然灾害可有效防御,大春作物得到保证,冬季农业开发得到实施。
(新华社供本报专稿)


查看完整版本: [-- “北京飞来的孔雀”展示开屏效应滇西南农业综合开发面貌一新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