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走进市场天地宽——记南京木器厂厂长钟沛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3年05月 -> 走进市场天地宽——记南京木器厂厂长钟沛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龚永泉 1993-05-31 00:00

走进市场天地宽——记南京木器厂厂长钟沛

第4版(要闻)
专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企业家

  走进市场天地宽
——记南京木器厂厂长钟沛
本报记者龚永泉
南京木器厂是江苏省家具行业中唯一的国有企业,也曾兴旺过,但从1986年开始,生产情况每况愈下,到1991年,累计亏损958万元,包括技改贷款,负债5000多万元,成了一个令人摇头的烂摊子。
正在这个节骨眼上,上级调钟沛到南京木器厂任厂长。经过一个星期的调查研究,钟沛在全厂职工大会上慷慨陈辞:“现在的关键,是走出观念上的误区,到市场上去竞争!”
针对职工中“市场疲软,全行业亏损”的思想,钟沛剖丝析缕:“什么时候因为市场疲软年轻人就不结婚?南京每年有2万对青年结婚,在乔迁新居的四五万户居民中,少说有1万户要更新家具,需求量就是3万套。我们拿下1/10,产值就是1200万元,家具生产是一个永不衰落的行业!至于行业亏损,也不尽然,为什么做家具的个体户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个个都赚钱呢?原因还是我们放弃了主观努力,才使本来属于我们的市场份额相对下降了。”
针对干部中“国有企业竞争不过个体户和乡镇企业”的感叹,钟沛循循善诱:“我们要有勇气接受其他经济成份的挑战。市场是天然的公平派,它不会特别垂青私营和乡镇企业,国有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不是别的经济成份,而是一成不变的旧框框。过去我们说国有企业是金字招牌,现在面临严峻现实,是自强不息,使金字招牌更锃亮;还是墨守成规,眼睁睁地看着它落灰生锈?‘老乡’活,‘老外’活,我们‘国字号’为什么就不能活!”
木不钻不透,人不激不奋。职工的手拍红了,心里热了:这下厂子有救了。很快,一些作茧自缚的旧章程废除了,一些“一要生存,二要发展”的新办法出台了。去年,南京木器厂新增工业销售收入600万元,产值、销售、利税都比前年翻一番,从前年位居全市亏损大户第6名到去年盈利达百万元,今年可望翻一番。
走出观念上的误区之后,办法随之也多了。
为了提高市场竞争力,钟沛把目光投向了精简管理机构,提出:让一部分管理人员到基层去,少一些指手划脚的“参谋”,多一些冲锋陷阵的“连长”,组建各类经营实体,开拓新的生产领域。
于是,一张红纸贴到了厂门口,把全厂所需干部的种类和人数、任职资格和条件、工作职责和收入等全部张榜公布,实行厂里招标,公开竞争,变“要我干”为“我要干”。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公开的结果是公平,在整个过程中,没有发生一起被精简人员提出不合理要求的现象,大家都高高兴兴地走上了新的岗位。
“对‘连长’不能单是使用,还要培养”,厂里建立了干部参观学习制度,每个干部必须每年去同行业的其他企业参观一次,对照比较,开拓思路,保持工作的活力。钟沛常把“连长”们召集在一起神侃,从报上的扭亏经验到罗素的哲学,再到杂志上的某一篇小说,七嘴八舌,议论风生。就在这谈笑风生的气氛中,一项项新设想诞生并付诸实践了:结合家具销售,在南京开办了三家商场,并在济南开办了一家商场,去年商业销售额达1400多万元;抓住建筑行业兴起“复式设计”的信息,积极搞定向板的应用开发,与东南大学合作,组织人员在厂区兴建了高效空间设计样板房,引起房产开发部门和有关单位的广泛关注,南京日报的一批旧房改造已确定使用定向板结构房方案。
木器厂的市场概念不再仅仅是家具市场,而是横跨建材、化工两大行业,同时跨工业、商业两大产业了。
当记者鼓动钟沛写一本管理专著时,他说:“还不到时候,现在是正干得过瘾的时候,全球的家具交易额为150亿美元,台湾占了24亿美元,而大陆只有1.5亿美元,作为全国最大的木器厂,任重而道远啊!”
(附图片)


查看完整版本: [-- 走进市场天地宽——记南京木器厂厂长钟沛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