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奋起的大山——沂蒙腹地革命老区蒙阴县纪行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9月 -> 奋起的大山——沂蒙腹地革命老区蒙阴县纪行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潘承凡 1994-09-30 00:00

奋起的大山——沂蒙腹地革命老区蒙阴县纪行

第4版(国庆专页)
专栏:

  奋起的大山
——沂蒙腹地革命老区蒙阴县纪行
本报记者潘承凡
    牺牲和创造
翻开蒙阴地方志,我们看到很多苦涩和沉重:“四塞之固,舟车不通;土货不出,外货不入。”“大都不毛,少有可耕之地……土瘠民贫,鹑衣蜗居。”山东蒙阴县深居沂蒙腹地,山地丘陵占了94%。
革命选择了大山。据1948年统计,蒙阴县22万总人口中18—45岁者1.2万人,而参军参政者却有7434人,超过一半!在前几年新编的16开大的县志中,有名有姓的烈士名单就占了十几页!
沂蒙人民为革命献出了热血子弟,也牺牲了并不富饶的山崮沟壑。大山的牺牲,一直延续到解放以后。到1985年中央扶贫工作开始时,沂蒙山崮几乎只剩下两“蛋”:山药蛋和石头蛋。蒙阴县仅有的5万亩苹果树,也只是产量很低质量很差的小国光。1984年,蒙阴县人均收入才188元,扶贫小组进山时尚可看到农民吃饭用的泥碗、瓢碗。
10年以后,我走进了孟良崮下的横山后村,时值正午,家家屋门紧锁,农民们正在果园里干活。在村边总算找到一户开着门的农家,全家3口人,去年除了口粮田,种了两亩苹果,一亩黄烟,一亩花生,3亩地瓜,还养了4头羊,5头猪,纯收入人均超过千元,比蒙阴县人均收入846元多出好几百元。从石墙草顶房子可以看出,这户人家在村里属中下水平。在周围,更多的是石墙红瓦房。
截至去年,蒙阴县果林面积达到30余万亩,而且80%都是优良品种,过去留下的低产老树也都改枝嫁接了优良品种,平均亩产由过去的250公斤上升到2500公斤,整整翻了10倍!
过去,山里人埋怨大山,埋怨啥也不长的石头。如今,山开始变富了,石头也成了宝贝。全县大小石材加工厂有100多个,还有众多的硅熔炼厂、水泥厂,每年都有近万立方米的石头,变成商品,运出大山,出口海外,换回老区人民急需的资金。蒙阴县优质花岗岩储量100亿立方米,全国第一;金刚石原生矿资源全国第一。这些价值连城的石头,是蒙阴人民致富的希望。
下乡采访前,县里同志给我的材料里记载着8年扶贫的成就:贫困村从183个减少到8个,而且基本集中在水库淹没区。这个数字,在报告里读到很难让人感到它的分量,当你钻进蒙山群崮中,敲开一扇扇门户,你就会被这个数字所概括的现实震惊。贫困已不再是大山的代名词,大山已经觉醒,它的创造力已被激活。
    革命和生存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曾专门拨款,在孟良崮和岱崮下盖了两处医院和两所小学。国家大规模扶贫自1985年才正式开始。8年来,国家发放了大量的扶贫资金和贴息贷款,主要用来解决老区人民的生活困难。在我去过的村落里,自来水和电灯已成了山里人使惯了的寻常之物。当年曾因干渴使国民党部队军心不稳的孟良崮,在离崮顶最近的横山后村里,自来水龙头神气地立在农民的院子里,屋门外都挂着一盏供院子照明用的灯泡。
8年扶贫,蒙阴人民不仅摘掉了贫困帽子,还创造了好几个“第一”:三户以上自然村和所有行政村全部通电,列地区第一,照明保证率100%;行政村全部通公路,列地区第一;今年底所有乡镇公路全部铺上沥青,可列山东省山区县第一;他们还近乎百分之百地解决了儿童入学问题;8年中共新修水利项目1285个,缺水问题解决了一多半。
    今天和明天
在蒙阴县,几乎所有干部都向我感叹:老区人民太可爱了,没有他们,这些年来什么事都办不成。扶贫以来中央确实拨了不少扶贫款,但是只是“引子”而已。近些年,山东经济突飞猛进,中央逐步减少扶贫款的发放,近年来的道路、水利工程,都是蒙阴人民自己出钱,自己出力建成的。修路遇到果林良田,老百姓便砍林毁田,青苗费有的补了,有的至今还欠着。拆掉一幢房子,才补几百元钱,却没有一个闹事上访的。老区人民的精神世界一如革命年代:上级一声号召,大家踊跃参与。然而,对市场经济,正埋头脱贫的老区人民似乎还太陌生,太生疏。
从去年开始,新县委就意识到,要树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观念,必须改变旧有的老观念。再也不能哭穷叫苦喊落后,这样只能吓跑投资者。应该大讲特讲老区的精神优势,山区的资源优势;县里讲县里的优势,部门讲部门的优势,乡村讲乡村的优势……
观念变了,思路跟着变了,看事物的角度也变了。岸堤水库周围的农民总认为水库是穷根子,去年开始,县里拿出周转金,引导库区农民在水库里网箱养鱼。过去,种一亩庄稼最多只有几百元的收入;种一亩苹果弄好了也只有几千元。今天一亩水面的网箱,年纯收入至少10万元!观念变了,做法变了,穷根子变成了富根子。
走出山崮的蒙阴人民,依然脚踩着大山。他们明白,他们发展经济的潜力在山,前途在山,希望在山!(附图片)
一九九三年与建国初期相比,我国猪牛羊肉增产十三点七倍。这是内蒙古东乌珠穆沁旗草原上的白山羊。新华社记者白斯古郎摄


查看完整版本: [-- 奋起的大山——沂蒙腹地革命老区蒙阴县纪行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