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完整版本: [-- 岂止在关键时刻 --]

人民日报1946-2003在线全文检索 - 论坛 -> 1994年09月 -> 岂止在关键时刻 [打印本页] 登录 -> 注册 -> 回复主题 -> 发表主题

杜若 1994-09-30 00:00

岂止在关键时刻

第2版(要闻)
专栏:人民论坛征文

  岂止在关键时刻
杜若
张鸣岐在洪水袭来时以身殉职,徐洪刚在群众危难时挺身而出,白雪洁在歹徒逞凶时英勇搏斗……一个个英雄人物悲壮的一刻凝结成光辉的形象,永远地留在了人们心中,成为千百万人学习的榜样。
在评价这些英雄人物的行为时,人们常常使用“在关键时刻”这样的字眼,比如,“在关键时刻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品质”,“在关键时刻实现了他入党时的誓言”等等。在看到或听到这样的评价时,我感到既贴切,又不足。
说这种评价贴切,是因为他们的崇高精神、优秀品质确实是在关键时刻表现出来的。对一个人的考验,莫过于生死关头。晋人王羲之就说过:“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能够在生死关头舍命相拚,义无返顾,当然是他们在关键时刻闪出的最耀眼的生命火花。既然如此,为什么还说评价不足呢?那是因为他们的崇高精神、优秀品质绝不只是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来,而是在大量日常行为中,或者说非关键时刻早就有了充分的表现。只要读一读《鸣岐不让》(见八月二十五日人民日报一版“今日谈”),就可以清楚地看到,张鸣岐同志的无私奉献、自我牺牲精神,在职务问题上,生活问题上,子女问题上,住房用车问题上,都表现得非常突出。可以这样断言:一个在关键时刻以人民利益为重、舍己为人的好书记,在平常日子里至少是一个严于律己、勤于政务、兢兢业业的好干部。
事实上,在我们党内,在各级领导岗位上,有着一大批有信念、肯吃苦、不计个人得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同志、好干部。张鸣岐等只是他们中间的突出代表。但是,万人瞩目的“关键时刻”毕竟很少,他们平时的工作、生活、为人,不大容易为人所知,甚至还常为人误解。在部分群众心目中,当领导干部的似乎一天到晚不过是开开会、讲讲话、剪剪彩、亮亮相,很少了解他们为人民栉风沐雨、宵衣旰食的一面。今年六月,笔者与几位同志一起到南方一个省采访,想约见省长,几次约好了又因故改期,心头也曾闪过“架子太大”的不快,但当见到省长之时,他刚从抗洪一线回来,一身旧衣上溅着泥点,两眼因睡眠不足而布满血丝,嗓音嘶哑,抗洪之后还要确保粮棉丰收,工作千头万绪。这时,我感到很内疚,想起了一位诗人为某省委书记写的两句诗:“万户安居乐业日,谁知多少不眠时?”真的,我们对无数忠心为国为民的干部“知”得太少了!难道非要到“关键时刻”,才能对他们有所了解吗?
当然,并不讳言,当前干部队伍中还存在不少有待解决的问题。有些干部以权谋私、贪图享乐、损公肥己、贪污腐化,甚至堕落成为犯罪分子。对此,应该给予足够的重视,保持清醒的头脑;但是就大多数而言,不论在关键时刻还是非关键时刻,都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自己最大的奉献。应该说,非关键时刻的埋头苦干、任劳任怨,与关键时刻的挺身而出、为民一搏,一样崇高,一样伟大。


查看完整版本: [-- 岂止在关键时刻 --] [-- top --]



Powered by phpwind v8.7 Code ©2003-2011 phpwind
Gzip enabl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