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祖国西北边陲上的一座石油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3
第2版()
专栏:

祖国西北边陲上的一座石油城
向阳
在人们的印象中,祖国大西北是一片十分荒凉的戈壁沙漠。诗人杜甫曾经写道:“春风不渡玉门关”,就是描写那里的荒漠情景的。确实,到过西北的人就会清楚,从甘肃兰州再向西北进,愈走愈荒凉。过了永登县城之后,汽车跑上整天,数百公里之内看不到一户人家,碰不上一个行人。
但是,现在西北高原的荒凉面貌已经在开始改变了。随着祖国经济建设的展开,开发祖国宝藏的工人们、技术人员们和商业工作人员们一队队的来到了这里,热闹的机器声已经震破了这儿的静寂,明亮的电灯光也照亮了一些黝暗了多少年的山谷,一些新的工业城市,已开始在这戈壁沙漠里出现。在祁连山北麓的一座石油城——老君庙油矿就是这样的一座新城市。
老君庙油矿位于祁连山北麓的酒泉盆地。酒泉盆地处在南北大山之间,祁连山耸峙于南,合黎山紧靠盆地的北面,整个酒泉盆地东西长约二十公里,南北宽约四十余公里,面积约为四千四百平方公里。这里是目前祖国天然石油出产最富饶的地区。它在抗日战争时期就曾经开发过,但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热衷于推销美帝国主义的石油,就把老君庙油矿弃置不顾了。直到解放以后,酒泉盆地地下丰富的“乌金”(原油)才找到了它真正的主人。现在,老君庙油矿的面貌已根本改变了,老工人们笑呵呵地说:“毛主席共产党来了,老君庙一切都变了,连天气都变好啦!”真的,老君庙连气候也变了,过去是长年干旱的西北,现在也经常下起雨来了,去年老君庙的雨量就达到了六十年来所未有的记录。当然最大的变化还是在于:一座人民的石油城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祖国西北荒漠地区。
当我们汽车到达酒泉(距老君庙八十三公里),再往前进,就渐渐地可以看到油矿的轮廓,新的制炼厂、发电厂、机厂……的烟筒在冒着浓烟,一排一排高耸天际的井架,很整齐地林立着。这时汽车行驶得平稳而迅速,年轻的汽车司机告诉我们:这条由酒泉到老君庙矿的八十多公里的公路,路面就是油矿副产品沥青铺设的。接着他又望着一大片的新建筑物兴致勃勃地继续告诉我们,那些漂亮的建筑物是儿童保育院,是一座大礼堂,是祁连别墅,是办公大楼,是医院和学校,那一幢幢的是职工家属的住宅,……他是说得那么有兴趣。
现在油矿所在地的老君庙,已正式改为市。我们到了老君庙市,情形确实是令人兴奋的。在这荒漠的西北,已有了设备完善的医院和学校,也有百货齐备的商店和合作社,有邮局和电信局。这座石油城市里的文化生活也是如此活跃,矿上有一个文工团,又有电影院和戏院,全矿职工和他们的眷属在这里经常能看到好的电影和话剧。此外还有“石油工人”小型报纸,这是全矿职工所喜爱的精神食粮,很多工人经常替“石油工人”写稿。
三年来,老君庙油矿的全体职工,在共产党正确的领导下,在苏联专家的热诚帮助下,展开了生产竞赛和合理化建议及找窍门运动,使生产指标直线上升,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劳动生产率三年来上涨了两倍左右,原油的炼率和产量都已超过解放前的最高水平。达布斯炼油厂是一个规模浩大的厂,要是在过去建设这样一个厂非得二年时间不行,现在在全矿职工的忘我劳动下,一百二十天就兴建完成。
几年来,苏联专家热情无私的帮助,对老君庙油矿的建设,起了决定性的作用。苏联专家聂列金、莫谢耶夫等一到老君庙油矿,就发现我们油矿的钻井工作中有巨大的缺点,钻井工作效率很低,特别是在漫长的冬季(一年中有半年以上的时间),钻机设备和人员都闲置着不能开动,这是多大的浪费!专家根据苏联的经验,提出了冬季打井的一些具体措施,克服了过去认为毫无办法的冬季打井,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
老君庙油矿的前途是异常远大的。老君庙油矿的蕴藏量究竟有多少,过去我们有些地质家计算得太保守,估算只有几百万吨的埋藏量。现在根据苏联专家的建议,进行了科学的计算,老君庙油田现在已知的可开采量至少比过去的估计要高出数倍。而且还在继续发现新的储油层位。
人民的石油城——老君庙油矿的建设,现在还不过只是一个开始。(附图片)
我国目前最大的油矿——老君庙油矿的一角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