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阅读
  • 0回复

“犀鸟之乡”的宏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1-02
第6版(国际)
专栏:出访归来

  “犀鸟之乡”的宏愿
本报记者组
随着飞行高度下降,乳白色的茫茫云海很快散尽,舷窗下呈现出一片郁郁苍苍的绿色海洋,这就是记者慕名已久的“犀鸟之乡”沙捞越。早就听说沙捞越几乎全境都覆盖着热带雨林,身临其境,果真名不虚传。待步出机场,《星洲日报》沙捞越办事处主任黄泽荣先生早已等候多时。驱车进入首府古晋市区,路旁处处繁花似锦,绿草如茵,我们不禁脱口赞道:“真是座花园城市!”黄先生笑道:“这我就不谦虚了,诸位所云一点不假。这是老天赐给我们的一大优势。”
沙捞越州是位于马来西亚东部面积最大的一个州。沿海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于发展农业。内陆山岭地带为原始森林所覆盖,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同时,湍急的河流蕴藏着充沛的水力资源。它的巨大发展潜力和美好前景,令沙州人自豪。
沙捞越州第一副首席部长黄顺开先生接受了我们的采访。他说,沙州独立比西马晚6年,经济发展起点也比较低,但它也有许多优势。政局长期稳定,经济政策比较稳健,由于发展水平相比西马较低,中央政府制定了许多优惠政策。资源丰富,劳力便宜,生产成本低,尤其适宜发展加工业。与一般发展中国家相比,它又有较完备的现代化基础设施。近年来,经济发展一直看好。
1993年该州国民经济增长率为4%,今年估计可达7%。全州经济发展主要在3个方面进行:第一是工业方面的发展;第二是鼓励进行商业价值的农业发展;第三是旅游业的发展。黄顺开先生说起他直接管辖的基础设施工业时如数家珍。他说,沙州的石油和木材等资源优势为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北部沿海开辟的10来个工业区和深水良港,为来料加工、转口贸易和人才培育提供了基地。良好的投资环境对外资有很大的吸引力。州政府设立工业奖励以鼓励更多的企业家进行中小型工业的投资,同时设立原料进口免税制度以促进工业的发展。
沙州的农业是比较薄弱的产业,政府鼓励农业走企业化发展道路。至于旅游业,无论人文景观还是自然景观,它都有得天独厚的发展条件。但目前的发展尚不尽如人意。比如,去年有25万日本人到马来半岛观光,但继程游览沙捞越的日本游客仅占3%,因此,旅游资源开发的潜力是很大的。
作为沙州基础工业之一的木材工业很有特色。我们首先采访了沙捞越木材公会。它是一个由500多个会员组成的民间机构,与政府关系密切,可谓政府管理木材工业的桥梁。公会的两位小姐介绍说,沙州的木材工业在全国占有很大比重。1992年马来西亚全国木材出口总额为96亿马元(1美元约合1.5马元),沙州就占了其中的49亿元。今年已生产原木1650万立方米,其中600万立方米只供沙州加工用。政府实行限制原木出口的政策,规定供本地建房用的木材、开垦农田砍伐下来的木材和直径在33厘米以下的木材一律不准出口。同时,根据国际热带木材组织专家组的建议,为确保森林资源的持续性,沙捞越政府决定适当减少原木产量,规定山地的轮伐期为25年,直径60厘米以下树木禁伐;沼泽地带轮伐期为45年,直径40厘米以下树木禁伐。原木减产后,政府鼓励木材加工工业的发展,从而弥补了财政损失。
我们接着采访了一家被称为“下游工业”的典型木材加工厂。这家中型工厂有百余名工人,主要加工供集装箱和建筑用的胶合木材。具体流程是先将圆木锯成木板,然后切成木条。再将木条按不同硬度分类拼在一起,刷上粘合剂后,压制成各种规格的板材。这种软硬适度的板材具有不变型、耐腐蚀、易加工等特点,从附加值上看也比较划算。流水线上的工人劳动强度比较大,环境也比较简陋和艰苦。这家工厂每年出口1万立方米成材,主要运往美国、日本等地,收入1500万马元左右。
沙捞越州近年来的发展十分令人振奋。人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东马将迎头赶上西马,在奔赴先进工业国的进程中将并驾齐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