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阅读
  • 0回复

回乡转业军人邢能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53-08-28
第3版()
专栏:

回乡转业军人邢能兴
陈乾美
山西省定襄县南关村转业军人邢能兴,自从一九五二年五月从部队转业回家以后,就积极响应部队首长在临别时的号召,积极参加生产,争取在生产战线上当模范。
回家不久,他就和村里的两个革命残废军人和八个回乡转业军人开了一个座谈会,大家在会上介绍了个人的生产和生活情况,回忆了部队首长的指示,研究了今后的生产计划。经过这次座谈,邢能兴了解了这十个人当中,有的因身体残废享受着群众代耕,有的因身体弱在生产上有困难,有的生活上也有些困难。邢能兴心想:这些问题如不能及早解决,就会影响生产,生活也不能提高。因此在会后,他便首先自动地借给回乡转业军人齐德义小米五十斤,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困难。同时又组织大家帮助齐德义锄了八亩高粱和谷子。在邢能兴的积极推动下,他们经常集体干活,互相帮助,提高了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劳动力也有了剩余。于是邢能兴又和大家商量,包揽了定襄县立中学建校工程中的土木部分。他们十一个人经过了一个月的劳动,挣了四百八十万元工资。他们就在这个基础上正式成立了互助组。
组内一共有五十一亩地。自成立了互助组以后,大家就感到土地少不够耕种。这时邢能兴又领导大家抽空开垦了河滩地七十五亩,扩大了耕地面积,大家的生产情绪也更加提高了。他们除了自己组内的生产外,还抽出时间给群众做短工。截至去年年底,全组连同副业生产,一共收入了一千八百八十七万六千元,不仅克服了生产中人力畜力不足的困难,而且还初步提高了生活,建立了公共财产。他们除根据每人情况支出一部分作安家费用外,其余收入都作为组内公共财产,一共买了两匹马、两头驴、一辆大车和一张步犁。这样一来,过去享受代耕的也不再需要群众代耕了,减轻了群众的负担,受到当地群众的赞扬。
邢能兴不仅注意领导组内生产,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他领导的互助组在响应政府的号召和各种运动中,都能起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如优抚工作,邢能兴回家后,就建议政府给军属挂了光荣匾,并和其他人分工包干,挨门逐户地慰问烈属军属,向烈属军属宣传抗美援朝的胜利消息,鼓舞大家积极生产。过年过节,他们互助组还给烈属军属送礼。此外,他们互助组还常年给无劳动力军属义务担水,在农忙时节,也给烈属军属许多帮助和照顾,受到当地群众的拥护。现在邢能兴互助组内有六个人担任村民政委员或文教委员等职务。
邢能兴在领导生产中,还经常虚心地向群众学习,交换生产经验,使组员们在掌握生产技术上能不断地得到进步和提高。同时,他还经常和人民政府有关部门的同志研究怎样巩固互助组和解决组内问题的办法,使互助组稳步健康地发展。组内除有公平合理的评分计工制度外,还建立了定期的学习制度和会议制度,发挥了组内民主,使大家经常保持很高的生产热情,给今后生产奠定了基础。
由于邢能兴的积极带头,组织在乡的革命残废军人和回乡转业军人参加生产,减轻群众负担,关心群众生活,因此得到了群众的敬爱;去年被选为县优抚模范、县各界人民代表会议的代表和县人民代表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并担任了村民政委员。邢能兴并不因此而自满。他认识到了只有更加积极的生产,才能保持和争取更大的荣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