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12-11
第5版(理论)
专栏:

  构建农民进入市场的新机制
——运城麦棉产区发展农村经济的实践与总结
于志成
在以种植粮棉为主的传统农业区,如何摆脱“粮棉大区,经济穷区”的困境,使广大农民尽快富裕起来?从山西省运城地区的实践来看,就是要紧紧抓住市场这个经济发展的启动力,建立起农民进入市场的机制,即“市场农业发展机制”、“农民经营风险机制”和“产业联动繁荣机制”,以市场繁荣带动农民富裕。
    市场农业发展机制
运城地区是山西省麦棉主产区,担负着向全省提供百分之四十五商品麦和百分之七十五商品棉的重任。单一的粮棉生产,农民不增收。于是,一哄而上种植经济作物,农民同样也难赚钱。面对这种形势,如何既能稳定麦棉生产,又能迅速增加农民收入呢?经过近十年的探索表明,要通过政府推动、市场牵动和利益驱动,来促进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方向发展。
通过“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带动基地,基地连接农户”模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这就是面向市场调整农村产业结构,依靠科技提高粮棉单产,保证实现粮棉总产目标;在确保粮棉稳定增长的基础上,安排一定规模的土地种植高效益经济林和经济作物;围绕农村产品基地建设,改建、扩建、新建以农副产品批发为主的龙头市场、骨干市场,在大中城市设立农副产品销售点,建立起内外相通、上下相连、充满活力的流通体系。
通过“政策扶持企业(公司),农户服务企业(公司),企业(公司)面向市场”的模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这主要抓了两个方面:一是有计划、有重点地扶持发展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使其外联国内外市场,内联全区种植和养殖农户,把分散的农户引向国内外大市场。另一个是充分利用农业优势,大力发展畜牧业,鼓励群众种草养畜、栽桑养蚕、放水养鱼,建设一批规模化、工厂化的饲养场(牛场、猪场、鸡场),建立起农户与企业相互促进、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共同体。
通过“市场引导农户,农户适应市场”的模式,引导农民进入市场。鼓励农民因地制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发展“一乡一业”、“一村一品”,以小规模的拳头产品,直接与市场接轨,即利用本地资源和技术优势,直接面向市场生产、销售。
    农民经营风险机制
农民进入市场,最担心的就是产品能否变成商品,最大的风险莫过于市场左右农副产品的价格。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市场带给农民的经营风险与损失往往不小于自然灾害。要帮助农民增强抵御来自市场风险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增加收入。运城地区经过多年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市场经营风险机制。
一是政府宏观引导,分担市场风险。为了避免农民“种田看邻居”、“去年什么赚钱种什么”的盲目性,政府从宏观上对种植和养殖的面积、数量、品种、市场销售进行引导。运城地区每年都要进行三至四次的农事信息发布会,引导农民根据市场需求从事农业生产。政府对麦棉生产给予市场最低保护价,以便有效地维护粮农的利益。
二是发展多种经营,分散市场风险。实践告诉人们,发展经济不能“押宝”,而是要进行科学的市场预测,适应人们消费结构多样化的趋势,走多种经营的路子,分散投资风险。目前,运城地区已初步形成了苹果等十多个有相当规模的生产基地。
三是完善市场体系,弱化市场风险。农民经营风险来自市场,原因在于市场体系不完善,功能不健全,信息不通畅。这就要建设以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为龙头,集贸市场为骨干,村镇农贸市场点、庙会和集会为补充的农村市场体系,为搞活农副产品流通,解决农民“卖难买难”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大力建设以地、县科技服务中心为依托,以乡镇农技、科普部门为网络的科技市场,以各级金融组织为依托,乡、村农村合作基金会为网络的内外部融资市场,以及信息市场,有效地促进全区农村资金、劳动力,技术、土地等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产业联动繁荣机制
农村市场的发展不仅为农民和农业走向大市场架起了桥梁,也使一、二、三产业拉通联动,互相促进,出现了“一业兴多业,一市兴多市”的繁荣景象,大大拓宽了农民的就业渠道,带来了农民收入的迅速增加和农村经济的空前活跃。
一批以农产品、畜产品、轻纺和果品加工为主的乡镇企业的兴起,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问题,创造了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名优拳头产品。而农村市场体系的建设与发展,推动了市场周围配套服务行业的兴起,包括饭店、旅社、商店、理发、书店、修理、缝纫、邮电、金融、运输等一大批配套行业,创造了农民新的就业机会和致富渠道。
农村市场体系特别是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的建立和发展,不仅为农民销售产品提供了场所,更重要的是,市场的辐射力给农民带来了广阔的市场。农民不再是过去那种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者,他们面向全省、全国市场从事商品化大生产。一大批农民进入流通领域,或从商、或搞长途贩运、或销售自己的农副产品。农民来自市场的收入迅速增加。据调查,仅苹果营销增值一项,全区农民人均增收八十元。同时,农户收入结构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