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8阅读
  • 0回复

碧海赤诚——访海军某潜艇支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01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碧海赤诚
——访海军某潜艇支队
本报记者鲍洪俊
走进南国海军某潜艇支队,我立即被那些不懈追求的军人所吸引。
这里没有冰天雪地,却有骄阳似火;没有高山缺氧,但不乏有害气体。支队政治部副主任王永利介绍说:潜艇这个特殊的小环境,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他说,艇上空间狭小、噪音嘈杂、高温灼人。饮水每人每天限量一杯,食品全是罐头。战士们水下巡航,几十天不见太阳,汗衫被汗水湿透,结出盐痂,也不能换洗,只有夜雨陡降之时,才能排队钻出仓门,享受热带雷雨的冲洗。
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支队官兵创造了辉煌的战绩。改革开放以来,支队各项工作更上一层楼,政治建设、军事训练、行政管理、装备技术和后勤工作,多次被舰队、海军、总部评为先进单位。去年4月,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到支队视察,高兴地挥毫勉励官兵:“常备不懈,卫我南疆”。
胡范平,这位34岁的声纳业务长,水兵生涯已逾16年。声纳是潜艇的眼睛。声纳出了故障,潜艇就会变成瞎子。1991年初夏的一个傍晚,一个原未发现的事故隐患暴露出来。潜艇第二天就要出海了,怎么办?他顾不上饥肠辘辘,突击排障,经过14小时的奋战,故障全部排除。
支队修理所航电技师丁秀红,入伍15年来,他刻苦钻研潜艇技术,逐渐成长为驰名水兵军营的专业技术能手。他仅修复潜望镜一项,就为支队节省开支100多万元。
出海历险,某艇艇长张生军去年就碰到过两次。一次是潜望状态航行,舵角指示器失灵,艇体已经倾斜下沉。一次是航向指示器失灵,潜艇偏离航道。多亏他采取的措施得力,才化险为夷。
张生军说:“在国家短时间内不可能很快改善国防技术装备的情况下,我们潜艇兵必须立足于现有装备,把手中武器尽可能练好练精。”
支队副参谋长张寿明是一位出色的潜艇军官。6年前的一天,一封“父病重危”的电报把他这个独生子唤回。病榻上的父亲已几天水、米不进。他背起父亲就往县医院赶。父亲刚刚脱离危险,就喘着气对他说:“我已挺过来了,部队的事要紧,你快回去呀!”他紧握着父亲的手,禁不住泪流满面。
张寿明欠妻子的债更多。妻子龙吉英,1986年患上乳腺癌,当年去北京动手术,后来每年一次的赴京检查,都是她一个人去的。平时照料家庭和女儿的担子,也基本上压在妻子身上。
与潜艇官兵的奉献相比,他们的所得实在太少太少。
多么可爱的潜艇兵呵!他们凭着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用青春和智慧,在滔滔南海构筑起坚不可摧的海上长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