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田野上的跨越——青岛农民是怎样走向市场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4-28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田野上的跨越
——青岛农民是怎样走向市场的
本报记者宋学春
围着市场转,瞅着效益干,“农村包围城市”;种得蔬菜、瓜果“留洋”去,挣外国人的钱……记者在青岛农村采访,听到和看到不少被市场经济唤醒了的农民,正在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转变的大道上迈出坚实的脚印。
1993年,青岛市农业总产值比上一年增长10%;乡镇企业产值比上一年有很大幅度增长。500万农民人均收入比上一年增加226元。青岛农民正在逐步走向大市场。
“反弹琵琶”
胶州市的领导谈起胶州农业发展思路,让人听起来清晰利落:围绕市场抓农业,突出创汇求高效,以加工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找市场,根据市场调结构,调整结构建基地,建基地连农户,搞好大服务。凭着这一思路,胶州市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增加近200元。胶南市的领导则大谈他们以农业基地为基础,靠龙头企业打头阵,发展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把农民的生产与市场需求衔接起来。199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25.29亿元,比去年增长30.5%。崂山区则根据市场经济提出了“三片一线”规划,即东部丘陵地区以林、果、茶生产为主,中部地区以蔬菜生产为主,西部地区以牧业为主,抓好沿海一线的水产生产,向区域化、基地化、规模化的大农业挺进。去年,崂山区农民人均收入1445元。
“农字号”的干部们一改过去先抓种后抓销的做法,来一个“反弹琵琶”,围绕市场抓农业,从“围着地头转,瞅着饭碗干”的狭圈里走出来。尽管人们对市场还比较陌生,理解还比较肤浅,但已经认识到没有市场就没有效益。
莱西市店埠乡的30多个村,村村实行了村长管“内”,书记管“外”的大分工,引导农民种,帮助农民销,搜集市场信息,引进、改良品种。胶州市苑戈庄镇的镇村干部,带领骨干南下北上,在全国大中城市建起了20个农产品销售网点,销售的农产品也占了全镇总量的35%。
架起桥梁
面对市场经济,青岛农村各级干部及时转变工作方法,转变工作重点,诚心实意为农民办实事。他们围绕构筑起一家一户小生产通向社会化大生产、大市场的桥梁,进行了大胆地探索和实践。
最有生命力,也最受农民欢迎的是公司(企业)+基地(农户),形成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这种新兴的经营组织,上连国内外市场,下连千家万户,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加工什么,需要多少就安排生产多少。公司或加工企业根据市场需求、价格行情,以期货交易的方式,利用经济合同与农户连接,并向农户提供良种、技术指导、防疫等多方面的服务;农民按照公司(企业)提出的产量、质量要求安排生产,并如数按期交售农副产品,生产者、加工者、销售者的利益密切相连,形成经济利益共同体。如莱西水集镇和胶州大洋食品有限公司,以蔬菜加工出口带动当地农民的蔬菜种植。胶南市肉联厂以肉制品加工带动胶南农民的养猪业。还有平度市的桑蚕、即墨市瓦格庄乡的大椒种植等都是走的这条路子。加工的农副产品主要销往香港、韩国、新加坡、日本等。目前,青岛市农村这种经济组织已发展到940多个。
胶州市委副书记黄聿颂谈起农副产品加工企业如数家珍。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集体企业、个体加工等,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加工小麦、玉米、花生、大蒜、大椒、菠菜、胡萝卜,屠宰牛、羊、猪、鸡,可谓粮食蔬菜畜禽大合唱,纷纷登上国内外大市场。
胶南市扶持一乡一业、一村一品,围绕带头产业,发展蔬菜、粮油、林果、养殖等200多个专业村和1.1万个专业户。龙头企业围绕一种或几种重点农副产品,通过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的方式,引导农民适度规模经营,先后发展起来了瘦肉型猪、林果、苗木、海产品等小基地20多个,吸引全市85%的农户参与生产,去年户均增收700元。
插上翅膀
塑料袋栽培法套苹果,上门收购单个买,一级果三块钱一个,二级果两块钱一个,三级果五块钱一公斤;耕地1米深,种上1.5亩引进的牛蒡,收入5300元;麦田里套大姜再种大蒜,一年三作三收,四作四收,五作五收,土地利用率达240%;南瓜子嫁接黄瓜,一棵黄瓜能收入7元……这是记者在农村采访时的真实记录。
农民越进入市场,越感到科学种田的重要性,随着示范户、示范村的出现和成功,科学种田的影响力就越大,青岛农民的科技意识为自己跨向大市场插上了翅膀。
引进品种。胶州市先后引进国际市场畅销的优质农产品品种100多个,其中国外品种就达25个。如从韩国引进的青萝卜,亩产量高达7500公斤,产品全部返销韩国和东南亚。从日本引进的菠菜品种,生长期仅是本地菠菜的一半左右,而且亩产量高达2000公斤,产品加工后全部返销日本。
改良品种。平度市引进外国良种牛改良本地牛,建起高档肉牛育肥场、加工厂、冷藏厂,每公斤牛肉卖到100多元,供不应求。一头牛从饲养育肥到加工出售,可增值近2000元。还有胶州市的瘦肉型猪,莱西市的奶牛、崂山区的良种鸡等效益都不错。
改革耕作制度。胶南市绝大部分农田都实现了间作套种。平度市采取轮、间、混、套四种种植方法提高复种指数,使间作套种面积达到40多万亩,25%的耕地实现了三作三收,5%的土地实现了四作四收或五作五收。
大棚种植、种苗脱毒繁育等等,一种科学技术一旦见效,就备受农民欢迎。
“农业企业化是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我们准备建设20个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来促进这种发展,现已建成一个,另一个已筹划完,其它正在筹建,并吸引国外大公司、大财团来投资,去争夺国际市场。”分管农业的青岛市副市长周嘉宾说得坚定有力。
小生产走向大市场,这是历史性的跨越。农业企业化,将是农民更高的攀登。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