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6阅读
  • 0回复

耕者呼声追寻录——辽南农村农资市场及春耕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02
第2版(农村经济)
专栏:

  耕者呼声追寻录
——辽南农村农资市场及春耕见闻
本报记者张书政
辽南农村热气腾腾,万亩田畴春耕大忙。
田间、地头,耕者的热门话题之一是,化肥、农药、农膜等涨价过猛,有些受欢迎的品种又很紧缺。最近,记者连续接到3封反映这方面问题的农村来信。
追寻耕者的呼声,记者开始了大连市所辖数县(市)农村的采访。
“限价”限不住价格节节升
4月20日,瓦房店市李店镇。镇供销社、乡农技推广中心、乡贸易货栈、乡多种经营办公室等几处出售磷酸二铵的货架和库房,都是空空的,已无货多日。
“二铵”是华北、东北广大农村施用的主要肥种,粮农用作大田底肥、追肥,菜农常年施于菜地及温室,果农也可用其施肥果树。李店镇有地5400亩,每年二铵用量600多吨,今春却只有400吨。
按规定,从大连市农业生产资料公司到基层供销社等销售点,都是统一销价,有个最高限价。属市计划内组织的1870元一吨,计划外组织的2010元一吨。可是,李店镇及瓦房店市其他乡、镇,每吨二铵先后卖到2500元、2800元、3000元,平均价比去年翻了一倍。
4月23日,大连市金州区大魏家镇。该镇有5000亩菜地、2.4万亩大田、3万亩果园,常年需用二铵1500吨、尿素2500吨。目前,全镇农民买到的二铵约700吨、尿素约300吨。前些天,二铵涨到2800多元一吨,尿素由去年的每吨1050元涨到1500多元。如今干脆无货。
瓦房店市、普兰店市、庄河市和金州区、旅顺口区,农药、农膜的涨价幅度也大。杀虫剂“阿波罗”每吨由去年的28.2万元涨到32.4万元,三氯杀螨醇每吨由去年的8400元涨到9100元,对硫磷(“1605”)由去年的每吨1700多元涨到1900多元。
地膜、围膜、育秧膜去年最高限价6500元一吨,今年涨到8400元,蔬菜棚膜也由去年的每吨7400元涨到1.02万元。
  货源缺口大经销环节多
“物以稀为贵”。记者深切感受到,化肥等农资涨价过猛的直接原因,是货源缺口大。
大连市农资公司的同志说,今年全市磷酸二铵在组织货源时就有5000吨的缺口。
瓦房店市一座设备陈旧、长期亏损的小化肥厂关闭了,直接原因是“断了奶”——上级财政取消了对它的生产补贴。于是,瓦房店市化肥紧缺和涨价的问题更突出。该市前几天在打给上级的一份报告中说,“全年氮肥缺口7.1万吨,磷肥缺口2.9万吨,其中春播期间氮肥、磷肥分别缺1.1万吨和2.4万吨……”
据了解,缺口大不是大连一地的问题。这是为什么呢?
某市农资公司的同志们很坦率地向记者交了“底”:“去年秋冬,恰好在计划安排今年的进口化肥、农药时,有些地区和单位听说国家外汇汇率并轨的改革措施要出台,担心用地方外汇进口化肥、农药会吃亏。于是,不少地方一斤一两进口化肥、农药也未安排。”“说到底,这是只顾局部利益或小团体利益的表现,置农业这个基础产业、农民的利益于不顾。”
事实上,汇率并轨后,进口化肥、农药的地区或单位,并未因“并轨”受到经济损失。一些单位自己虚惊一场事小,误农时事大。
据了解,大连市在去年秋冬还安排进口一些化肥、农药,仅磷酸二铵一项,就安排1.8万吨。因此,今年春天,黑龙江、吉林、辽宁和内蒙古的不少单位来大连争购进口肥、药,加剧了市场供求矛盾。
记者到大连市农资公司采访那天,还看到有不少外地人,坐在屋里“磨化肥”。据说,开春以来,来自四面八方、手持现金的“大户”们也确实磨走不少货。
引起价格上涨的另一条主要原因是经销环节太多。
有位基层供销社主任说,“我们这附近10多个村子买的二铵,已经是‘七手’货了。货轮在大连靠岸后,市里某部门或单位从外商手里先接货;然后,他们批给市属的县、市、区一些。但有的时候,他们把货转给关系单位,还有的转给亲属,这时变成‘三手’货或‘四手’货了。‘四手’货又转给外地单位或个体户,变成了‘五手’。我们有一批二铵就是从营口、盘锦地区买进来的,再卖给农民,这不就成了‘七手’货了!每过一道手,都加一次价,除了必要的运费等,还要加‘利’。价钱能不高吗?!”当然在大连市农村,并不都是“七手”货。“四手”、“五手”货居多。
有位搞农村工作的干部对记者说:“今年,不少地方的农民是‘转着圈’买肥。”
值得关注的“投入产出”新变化
瓦房店市杨沟村6位农民围坐一起,有的扳手指头,有的按计算器,计算着如今一亩地玉米的投入产出帐。
投入成本:10公斤二铵28元,4公斤种子12元,追90公斤碳酸氢铵45元,打3元钱的农药;交6元5角土地税,为敬老院、军烈属等提留14.5元社会福利费,无牲畜人家交50元代耕费,4车农家肥40元,14个人工钱60元,总计253元。
产出:按风调雨顺、最高产量和国家收购的一等玉米价算,收入粮钱是184元,再加上37元的秸秆和玉米胡子收入,总共221元。
村党支部书记黄先成说:“化肥、农药、农膜涨价后,种田、种菜、种果的投入产出帐发生了新变化,算上人工费,农民是赔钱种地啊!”
金州区大魏家镇有83个果树专业组,种苹果、桃、梨等80万棵成树。因为农药、化肥一再涨价,果价未涨,“特产税”未减,去年就已有24个专业组的几百名劳动力一分钱未分着。果农们说,“果树已经从‘摇钱树’变成‘要钱树’了。”最近,记者去采访时,全镇只剩下11个果树专业组,桃树砍掉两万棵,还有2.8万棵大苹果树干枯死了。
记者收到的一封来信说,“有的农户至今化肥没买一包,农药未购一瓶,干脆全家到外地打工去了。”
耕者的“怕”与“盼”
农民对目前农资市场有“四怕”:怕买贵了,怕买假了,怕求购费时间,怕无货误农时。
耕者是多么盼望政府能把农用物资的货源、价格、质量、经销环节等,管好、管活、管住啊!
地方政府、农资公司、基层供销社等,处境是很矛盾的,既愿意管,认为应该管,可又各有各的难处。
瓦房店市农委主任张文宽说,“现在,地方政府对农资经销全管、全包办不到,地方财政拿不起钱。此外,采购资金难贷难还,地方银行对农资贷款已有增加,再增额度实有困难。我市基层供销社效益普遍不佳,欠大连市农资公司款额630万元,无还款能力,已经停贷。鉴于上述情况,我们只好对化肥市场实行‘管放结合’。”
该市副市长荆孝岩补充说,“我们还不能把化肥、农药、农膜‘民间经营’这一块管死、卡掉,管死、卡掉就更没货了。当然,目前这样也确实不行。关键是各个环节上的价格,得赶快拿出切实的办法,加以控制。”
各地都在积极想法克服困难,但大家又都有共同的建议,即希望国家加强对农资市场的宏观调控,各级地方政府密切配合,把向农业倾斜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对农民的厚爱再增加一分;千方百计,把农资市场发育好、建设好,保证农业的“基本口粮”供应!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