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4阅读
  • 0回复

“死信”变活播春风——记全国邮电特等劳模周要武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01
第2版(综合)
专栏:

  “死信”变活播春风
——记全国邮电特等劳模周要武
本报记者龚永泉
1980年,30岁的周要武脱下了解放军的“国防绿”,穿上了“邮电绿”,成了一名邮递员,在南京热河路邮政支局一干就是14年。
14年来,他投递的邮件达700多万件,无一差错,特别是投递了6000多件地址不详的疑难信,在群众中传为佳话。
很显然,这是一位粗心的写信人:“大桥附近铁中收”,可南京长江大桥附近有铁一中、铁二中、两浦铁中、大桥四处铁中和铁道部桥梁厂子弟学校,这5个“铁中”的邮件分别由三个邮政支局投递,按规定在本局范围内没投递到,可以试投它处或退回。可周要武利用午休,逐个学校问,终于在大桥四处铁中找到了收信人。
如果说对一些“模糊地址”需要的是腿勤、嘴勤的话,那么对一些阴差阳错的地址,则需要加上脑勤了。一封信的收信人地址为“九家圩13—5”,可九家圩只有13—3。周要武盘算起来:会不会是别的地方13—5呢?果然在另一处找到了收信人。收信人给邮政支局写来了感谢信:“晚7点多钟,天下着大雨,我们全家正在看电视,突然听到几声敲门声,开门一看,只见一位邮递员同志疲乏地站在门口,手里拿着一封信,原来是老家的哥哥写来的,由于地址没写全,害得这位同志找了很久。感谢这样好的邮递员。”
接到第一封台湾寻亲信的日子,周要武记得清清楚楚,那是1987年4月1日,信封上写的是:“南京下关晓街张胖子茶馆代转左文照、左奇先生收”。周要武向一些老住户和居委会的老人探寻,没有着落,又来到市公安局查人口卡,发现左文照去世多年,曾在金陵乡住过,他就顺藤摸瓜,在大庙乡找到了左文照的遗属。一年后,寄信人夫妇回大陆探亲,乘坐出租车前来接周要武参加他们全家40年来的第一次团聚:“恩人,恩人,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我们回去一定要为祖国的大团圆作出贡献!”
周要武心里装着人民,人民不会忘记他。他多次被评为南京市、江苏省劳动模范。1990年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1991年被授于“全国邮电特等劳模”光荣称号。记者采访时,周要武手里还有两封台湾来信正在查询中,“快了,快了,已有了线索,就要水落石出了!”记者表示由衷的敬佩,他一脸诚恳:“这没有什么,我已习惯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