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301菌剂堆腐秸秆技术向全国推广30多天就能将秸秆沤制成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14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301菌剂堆腐秸秆技术向全国推广
30多天就能将秸秆沤制成肥
本报讯记者蒋建科报道:中国农科院驻菏泽专家顾问组专家何策熙副研究员等人研制成功的“301菌剂堆腐秸秆快速还田”新技术,经过5年大面积示范推广,已在全国20多个省市累计推广60多万亩,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山东省农委、农业厅等会同中国农科院日前在菏泽举行现场会,向全国推广这一新技术。
高温堆肥是解决作物秸秆的一个重要途径,我国已有3000—4000年的历史。然而,传统的堆肥方法所需时间太长,占压大面积耕地。以菏泽地区为例,作物秸秆每年占压耕地10多万亩,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全国许多地方不得不纵火大面积焚烧,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有机质资源。1989年,菏泽市政府向中国农科院驻菏泽专家顾问组提出了“快速堆腐秸秆还田”的研究课题。在菏泽地区行署、菏泽市和中国农科院等的大力支持下,课题组以菏泽市棉花原种场为基地,于1990年11月在国内外首次研制成功“301菌剂”,并提出一套快速堆腐秸秆技术,它能在30多天的时间里将作物秸秆迅速变成秸秆肥,解决了一大久攻未克的难题。这种新技术与传统堆肥方法相比,具有成肥快、堆肥质量高、原料充足、成本低廉、省工节时、不受季节限制等优点。据山东农业大学中心实验室测定,用“301菌剂”堆腐的麦秸肥有机质高达30—35%,比常规堆肥法有机质含量高出1倍。传统的堆肥法只能在夏末秋初进行,采用“301菌剂”一年四季都可以堆肥。按每亩施用250公斤秸秆肥计算,需用“301菌剂”1.25公斤,合人民币1.75元。菏泽市侯集乡从1991年开始推广“301菌剂”,培肥了地力,1992年,全乡粮食总产创最高纪录。
中国农科院院长王连铮等一批科学家日前前往考察并给予充分肯定。据统计,我国作物秸秆年产量在6亿吨左右,是一大宗有机肥源。对解决我国有机肥资源缺乏,改造中低产田,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都有重大意义。
编者的话
 中外科学家们一直努力研究作物秸秆还田问题,但始终未有大的突破。因此,长期以来人们对农村堆积如山的作物秸秆也就司空见惯了。殊不知,这些从土地中生长出来的有机物质却正是培肥地力所急需的。令人遗憾的是,长年堆积的秸秆不仅占压耕地,还助长病、虫、草、鼠的滋生,放火烧掉,既污染环境,又让大地白白损失宝贵的肥源。中国农科院何策熙副研究员立足基层,从生产实践出发,敢于向这个世界难题挑战,并取得成功。这种精神,值得大力提倡和鼓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