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5阅读
  • 0回复

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山东昌邑:人口负增长经济上台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5-28
第3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创造良好人口环境促进县域经济发展
山东昌邑:人口负增长经济上台阶
编者按:山东省昌邑县计划生育工作之所以搞得好,其中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各项措施配套。计划生育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受到多种因素制约,因此就需要有多种措施,并相互连贯,相互结合,相互配套。昌邑县除了把计划生育的硬指标落在实处,积极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还努力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机制,从根本上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他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借鉴。                  
本报讯山东省昌邑县正确把握控制人口增长和发展经济的关系,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治理方针,8年少生人口15万,以良好的人口环境,促进了县域经济的迅猛发展。1993年,该县工农业总产值达93.05亿元,8年中连翻3番,一跃成为山东省经济强县。
昌邑计生工作起步早,从1963年开始在全县实行计划生育,尤其是1986年人口增长进入第三次高峰后,昌邑县面对严峻的人口增长形势,把计生工作作为重中之重,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管理轨道,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并出现负增长,出生率控制在16‰—17‰以内,连续3年负增指数达0.1‰—0.3‰之间,跨入国务院表彰的全国50个计生先进单位行列。
把硬指标落在硬处,将老大难交给“老大”,是昌邑县抓好计生工作的一条硬措施。他们果断地提出了政策和计划“双轨控制”的决策,并依法相继出台了《计划生育管理条例》、《人口目标责任制》等一系列规范化制度,在全县推行县、乡、村三级管理体制,层层落实责任制。近3年,先后有10余个单位被取消先进单位评比资格。计生工作真正落到了实处、硬处。
计生重点、难点在农村,抓住这个主要矛盾加强“网底工程”建设,是昌邑县有效控制人口增长的又一重要手段。昌邑县67万人口,95%以上在农村,该县把农村计生工作列为重点来抓,在落实党政两个“一把手”责任制的基础上,强化以村级自治为主的“网底”建设。在加强县乡两级415人专职计生干部队伍建设的同时,在全县814个村设立育龄妇女小组长以上负责人4100名,并投资400多万元,建立了村级服务室等基础设施和网络,扭转了以往的被动局面,使农村计生工作走上了法制化管理轨道。
把思想教育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从根本上解除群众的后顾之忧,又是昌邑县的一条成功经验。昌邑县委、县政府扭住生育观念这个总“开关”不放,以解决养儿防老、重男轻女、多子多福等陈旧观念为目标,从思想教育入手,采取多种措施,引导群众转变生育观念。全县乡乡村村建立了人口学校,以定期不定期的经常性教育活动,组织和引导群众学习党的方针、政策,立足县情、乡情、村情,算好人口帐、经济帐、穷富帐、发展帐。并编印《计生手册》、《生育节育知识》、《优生优育问答》等宣传材料40多万册,全县14.2万名育龄妇女人手一套。他们还通过广播、电视等形式,大力宣传各类典型,以正确的舆论导向和宣传效应,促进群众转变生育观念,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全县7.3万独生子女家庭中,4.7万户领取了独生子女证,其中3.5万农村独生子女户自愿退掉了二胎生育指标。
与此同时,昌邑县狠抓社会服务和保障机制的完善,在建设农村幼儿园、敬老院、养老院、农民俱乐部、活动中心等服务设施的基础上,推出了《独生子女户劳动优待标准》、《农民退休制度》、“独女户”父母养老保险和独生子女双全保险等一系列制度和措施,从根本上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目前,全县已有8500个“独女户”父母加入养老保险,9239名独生子女加入双全保险,6286名农民加入养老保险,5000余名农民办理了退休手续。(王守芳刘景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