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象山人何以夺冠上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6-24
第9版(各地传真)
专栏:社会观察

  象山人何以夺冠上海
许寅章世鸿
上海是全国建筑队伍群英比武的大战场,1993年近400家进沪的一二级施工队伍综合考评结果,名列第一的是浙江省象山县第二建筑工程公司,被誉为“建筑状元”。
一个小县城的一支建筑队伍居然征服了上海群英,秘密何在?在象山建筑二公司办公室,我们见到墙上挂满奖状,摆满银杯,可见是老先进了。他们在上海转战10年,先后捧走6只代表上海建筑业最高荣誉的“白玉兰杯”,一共创建了16项优质工程,不少是现代化高层建筑,其中一项为“全国优质样板工程”。
象山泥腿子初进上海是在1984年。当时不过是一支小分队,带头的叫赖振元,也就是现在的总经理,原是个普通的泥水匠,后来当了工程师。这些人学历不高,但眼界却很高,不但想在大上海占一席之地,而且还想在行业里夺冠,但这又谈何容易!
一到上海他们就遇到风浪。
1985年,他们承建第二教育学院理化楼工程,主层框架刚封顶,质量检查团发现一根柱头上露出一片红砖头。这还了得!检查团怀疑他们以砖头代钢筋,偷工减料。事实上,这不过是浇水泥时不小心把这块“红膏药”贴了上去,里面的钢筋一根不少。此事对赖振元无疑是八级地震,他马上把班组长叫来,首先作自我批评,然后第一个抡起铁锤,敲下“红膏药”,全面返工,最后查下来工程质量不错。校方满意了,又把其他工程给了他们。这堂课上得好,使每个工人都懂得工程质量就是生命,弄不好大家一起卷铺盖回家。
当时宝钢正在建设。他们接受了海边防渗墙工程。面对一望无际的长江水,听着滚滚而来的风浪声,象山泥腿子,在海边度过了700多个日日夜夜,围成了5.7公里防渗墙,挡住了滔滔江水,而工期缩短了7个月,施工费用节约90多万元,一面国家级金质奖锦旗送给了象山人。
自此他们名声鹊起。上海交通局招标建设现代化集装箱仓库,投标者十多家,象山人中了标,因为除了质量可靠外,他们重信誉,处处为用户着想。
质量第一,这是普遍真理,象山二建公司又有什么“秘方”呢?
赖振元手下有“八百壮士”,即一起到上海闯天下的乡亲们。他们同舟共济,形成一种凝聚力,能够上呼下应,一呼百应。质量的保证就来自这种凝聚力,而这核心,就在于赖振元有一种魅力,能够吸引人,这其中又有他本人的表率作用。
赖振元是个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营养的人。1967年,他带了一批泥腿子到东海舰队做工,解放军的雷厉风行作风熏陶了他,他把军事化作风引进到建筑队里。他注意学习与专业有关的知识,不仅自己拚命学,还出钱为职工创造进修机会。由此,一些别人干不了的事,他都有勇气承担下来。比如,第二教育学院电子楼工程的外墙装饰采用桃红水刷石,要求石头光滑平整、色彩鲜艳。这种活难度大,一些大建筑队都不敢接。开始,他们先刷了10平方米,看看不行,老赖一挥手:“铲掉!”于是他带人四处取经,而后不断试验,反复了十来次,最后终于成功。如今,一看到那鲜艳的桃红水刷石外墙,行家无不赞叹:真亏了他们,把石子刷得像尼龙布一样挺括!
敢于推倒重来,正是他们严保质量的又一“秘方”。墙纸贴好了,只要用户觉得不行,他们马上扯掉重来;地面磨好了,用户说“光洁度不够”,他们马上再磨,直到令用户满意为止。
象山人给浙江人增了光。在省里,他们连续八年是先进企业,并从二级企业升为一级企业,但他们没有自满。赖振元对记者说:“听到表扬声,我反而紧张。那么多锦旗,那么多奖杯,都是一个个‘警报’,我天天好像听到拉警报一样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