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3阅读
  • 0回复

藏学研究的新收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2
第12版(副刊)
专栏:书海扬帆

  藏学研究的新收获
王大敏
藏学,是对藏族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历史和现状进行研究的综合性学科。在藏族人口仅次于西藏自治区、藏区状况共性中颇具个性的四川省,藏学研究代不乏人,成果累累。新近由四川藏学研究书院编选、中国藏学出版社出版的论文集《四川藏学研究》,正是这探索精神的新发扬和引人注目的新收获。
这本论文集的首要特点,是既高屋建瓴地放眼以西藏为主的全国藏区,又突现了四川西部康巴地区的区域性特色。在所收的15篇论文中,《广泛开展藏学研究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爱国主义与反对民族分裂》、《略论近代藏族人民的爱国斗争》、《清朝前期治理西藏的有关民族政策》等专论,都宏观和综合地着眼全藏区与全民族,使其爱国爱乡、维护统一、反对分裂、努力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发展等精神业绩,得到了具体的、感人的展现。而更多的篇章,又就四川藏区的社会变革、重大事件、经济发展、文化艺术等方面集中进行了介绍和评析。这样也就较好体现了藏区的宏观性和藏学的百科性,对了解过往、弘扬美德、为鉴为戒、共谋发展,具有普遍和多角度的社会意义。
鉴往在于资治,研究过去是为了推进现在和将来。《四川藏学研究》的另一特点,是重视对现实的研究和对策的探求。四川藏区是我五大牧区和三大林区之一,地上地下其他资源也十分丰富。新中国成立后经济建设虽有较大发展,但比起内地仍明显落后。为有助于有关方面深入认识区情、切实增添措施,以加快发展,共同繁荣,《关于加快四川藏区经济发展的几个问题》、《四川藏区农村经济发展战略地位、贫困原因与对策选择》、《川西北草原畜牧业发展的对策》等文,都在历史与现实、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地进行全面分析论述的基础上,本着改革开放精神和市场经济要求,提出了一系列对策和建议。从而使论集做到了历史研究与现状研究、学术探求与发展探求并重相成,始终贯穿着为今、促今的红线。
《四川藏族研究》第三个显著特点,是拓荒发隐,翔实谨严,允正求真。《巴塘藏族反洋教斗争述论》、《康区土司制度的由来和发展》、《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颇罗鼐》等文,无论就事就人,时间跨度都长达几十几百年,矛盾和关系涉及上下中外,事实经过和是非真象,在过去研究中又或缺、或疏、或谬,但在藏区和藏学研究中的地位又相当重要。这些文章的作者,都广参博证,钩沉发微,首次作了格外翔实的论述或持之有据的拨正。这种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在争鸣切磋中求真正本的精神,使全书的学术价值,在“深”和“真”双向上都有了进步。
藏学是我国一门老学科,《四川藏学研究》论集的问世,不仅是四川和我国,也是世界藏学研究中一项可喜的新收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