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海地危机再起波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7-17
第6版(国际)
专栏:综述

  海地危机再起波澜
本报记者许世铨何洪泽
7月12日,联合国安理会发表主席声明,谴责海地军政权驱逐在海地执行监察任务的联合国和美洲国家组织联合民事团,指出“这一挑衅行为直接影响了该地区的和平与安全”。持续了近3年的海地危机再起波澜。
1991年9月,海地发生军事政变,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被推翻。国际社会对此深表关注。联合国安理会多次就海地问题通过决议,其中包括制裁决议。中国代表积极支持联合国为恢复海地的和平与稳定所做的努力,同时出于对维护民族独立和国家主权的一贯立场,不赞成把制裁作为解决海地问题的办法。
美国对海地问题特别关注,用美国总统克林顿的话说,海地是“在我们的后院里”,如果那里的民主得不到恢复,则难民问题将给美国带来“持续”的麻烦。此外,海地问题还被视为是对“美国领导地位”的挑战。因此,美国在联合国内外极力主张对海地进行制裁,并为此而施加各种压力。7月12日声明的提案也是出自美国代表团。美国下一步将采取什么行动是当前联合国大厦内人们瞩目的问题。
最近,美国政界和舆论界纷纷议论是否应出兵海地。但对是否应在海地动武,美国政府和国会内都存在着明显的歧见。据此间报纸报道,国务院中某些主管官员出于对海地使用的外交手段至今难以奏效的“受挫心态”,急于用武力“解决问题”;而国防部则反对动用军队。国会内部,除“黑人核心小组”主张强硬外,多数议员反对诉诸武力。民意调查显示,多数美国公众不愿看到美国士兵在海地流血。《纽约时报》7月13日也发表社论指出:“武力是一种迟钝的工具,它不能解决政治问题”,并“将给国际法治秩序打上漏洞”。
从目前情况看,美国一时还不会选择武力解决这一下策,而是准备继续强化对海地的制裁,包括说服法国停止法航航班,切断海地和外界的唯一联系以及迫使中美洲有关国家分担海地难民的压力等。同时,美国还多方对海地军政权施压,包括进行军事威胁,促使其内部分化。但是,人们不应忘记,在华盛顿,确实有些人颐指气使且迷信实力,美国出兵巴拿马、索马里就是例证。同时,美国官方至今并未排除出兵海地这一“选择方案”,这是不容忽视的事实。
(本报联合国7月14日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