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塞车在台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2-18
第10版(台港澳)
专栏:

  塞车在台北
李国文
宝岛之行,这一个“行”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唐代诗人李白感慨过,“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而在台北这样一个现代都市里,以车代步,仍同样是难。眼看着目的地,就在前面一箭之遥,但车子却像生了根似地不动。据说,碰上较长的休假日,如圣诞、年关、春节,连高速公路也堵塞得寸步难行。有时,车龙的头在台北,尾部一直要堵到台中,于是,高速公路成为一个巨大的停车场。流行的笑话中就有一个猜谜:台湾什么车最长?答案是塞车。主人说,倘要正点到达什么地方的话,必先留出途中塞车可能耽搁的工夫,尤其要避开高峰时间。所以电台、电视台都设有报道路况的节目,可谓用心良苦。即是如此,我参加的几次人数较多的集会,总不免有人姗姗来迟的,一句“塞车”,或者找不到停车的位置,大家也就全都谅解。
记得临走前的一次告别宴会,主菜撤下去了,已经上甜食水果,开始准备要退席了,有人才匆匆赶到。一个劲地抱歉塞车耽误了,但无论如何也要赶来为我们饯行,那份诚心和难舍难分的情谊,真叫我们感动。可是很遗憾,餐桌上已杯盘狼藉,只有残羹剩饭,唯有以水代酒,期以来日相聚痛饮了。
社会富裕了,居民拥有的机动车辆多了,这当然是件好事。连我的一个侄子,刚做事不久,也开着自己的车子来接我。但是车多了,而且越来越多,可道路却无法随着车辆的增加而马上改善,往天空往地下发展也是不能立竿见影的事。于是,不胜负担的道路,只有在车轮的重压下呻吟了。不但塞车是个难题,停车更为麻烦,更不用说车辆所排出的废气,是怎样的污染环境了。可见车多了,也必然带来现代社会难以避免的文明病。
一些台湾朋友都诚恳地建议,大陆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务必要注意这方面的经验教训。
不过,我们也看到台北市区的捷运系统,也就是高架公共电车,正在大兴土木。建成以后,城市交通状况将会有所改善。从桃园机场到台北的第二条高速公路,也在施工之中,届时可能缓和一些严重的塞车现象。衣食住行的“行”,我想,对于两岸经济的发展,同样是不可小视的问题。也许未来有机会再访宝岛时,将会看到一个交通便捷,不至于太多塞车的台北,那该是多么好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