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之一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4-08-01
第5版(理论)
专栏:

  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之一见
杨仪
本文提出,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不能把眼光仅仅落在提高农产品价格上,而要加强农户综合经营,从增加作业和产出总量中获取更多规模经济的收益。
进入九十年代后,我国农民收入增加缓慢,已引起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农民收入不高,缘于农业比较效益低,这是人们的共识。
尽管国家对粮棉收购价格一调再调,无奈农用生产资料化肥、柴油、农药、薄膜等的价格上涨更快,以至种粮植棉获益不高,甚至倒亏。对此,各地都算过帐。如果不把劳力开支算在成本里,一般算下来,种田还有赚头;假如按较低的价格计算劳力成本,赚头就不大了;要是全按劳务市场上的价格计算劳力成本,种田的收益更微乎其微了。现在一般农民收入所以还能有所增加,主要靠了种植其他经济作物和从事养殖业和加工业。就这样,农民收入仍然偏低。有资料表明:去年城市人均收入增长了百分之十点三,而农村只增长了百分之三点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比率为二点八比一,而改革以后,这个比率曾经缩小到一点七比一。即使在改革以前,这个比率也不过二点四比一。可见,一度缩小了的城乡差别又在拉大了。
如何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适度提高农产品价格,千方百计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当然是一个重要方面,为此,国家已经做了很大努力。然而,过度地提高农产品价格,不仅会引起连锁反应,国力难以承受,城市居民也吃不消,而且,对小规模生产经营的农民而言,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收入不高的问题。我国农村突出的矛盾是人多地少,一个四口之家,一般只种四五亩地,即使将粮棉价格提到一亩一年净收入四五百元,一个家庭的收入总量仍然是有限的。那么,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出路在哪里呢?各地的成功经验表明,根本出路在于发展规模经济,争取规模效益。
说到农业的规模经济,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就是让一家一户或几家农户联合起来承包小农场,经营几十亩乃至几百亩农田。这在一些乡镇企业发达,多数劳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了的地方是可行的。比如在苏南的一些县(市),这样的小农场正在逐年增加,而且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二、三产业日益发达,土地适度集中经营的趋势还会有很大发展。可是,在地少人多、乡镇企业又不发达、大量劳力仍旧离不开土地的更广大的地区,要把土地集中起来交给少数人经营,一般是行不通的。因此,我们又不能把农业规模经济仅仅局限在发展家庭、联户或由集体派人经营的小农场上。
特别就广大农民自身而言,对发展规模经济的观念还需进一步拓展。办小农场固然是搞规模经济,暂时还没有条件办农场的地方还能不能发展规模经济呢?许多地方的实践已回答了这个问题。举例说吧,过去农家都把养鸡视为无足轻重的家庭副业,养几只鸡,生生蛋,靠它招待亲友,换换油盐酱醋。表面看是挣了几个活钱,但因规模太小,认真核算一下,其实没什么效益。而现在,一些养鸡大户,一养就是上千只,几千只,乃至上万只,规模越大,单只鸡的成本越低,一般一只蛋鸡,一年净赚二十元不成问题,养一千只,就是二万元;养一万只,就是二十多万元,规模效益就出来了。养鸡如此,养猪、养羊、养鱼等等也一样,门路多得很。
既然,在基本不占用耕地的养殖业上都能发展规模经济,那么,在种植业上发展规模经济也不一定非占用很多耕地不可。在这方面农民已经创出了许多经验。江苏省邳州市岱山乡实行“高效立体复合种植”就是一例。他们于每年的三月底四月初在大蒜地里栽西瓜,各占畈面一米左右,互不干扰。五月中下旬,蒜苗起收后,移栽棉花,到六月下旬,棉花放叶时,西瓜已经收获结束。七月下旬开始,又在棉田里套种蔬菜,棉花离田后再栽大蒜。如此蒜、瓜、棉、菜四种四收,利用作物生长季节不同的“时间差”和株茎高矮不一的“空间差”,将土地的复种指数一下提高到百分之三百五十,每亩耕地的产出也从过去的不足千元,上升到三千多元。这样,一个种了五亩责任地的家庭,实际上就是种了近二十亩地的庄稼,从规模的角度看,比过去大得多了。何况,除一些专业户之外,大多数农户总是既搞种植又搞养殖,甚至还兼搞加工。种、养、加三种作业加起来,其规模是相当可观的。可见,农业规模经济不仅仅表现在耕地占有量的多少,也可以从多种作业的总量上体现出来。虽然,从理论上讲,小而全的多项目的综合经营,其劳动效率往往不及专业化生产高,但从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的社会化程度和大多数农民的生产经营习惯看,却更具普遍的实践意义,至少在现阶段它应该是我国农村发展规模经济的一个重要模式。只有在农村经济有了更大发展,产业结构有了更大调整,劳动力有了更多转移之后,土地适度集中经营才可能在更大的范围内变成现实。
总之,要提高农业比较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不能把眼光仅仅落在提高农产品价格,缩小工农产品剪刀差上,根本的出路在于发展规模经济;而发展规模经济又不能仅仅局限于土地的适度集中经营。我们要面对现实,强调在“高产、优质、高效”方针指引下的农户综合经营,指导农民从增加作业和产出总量中获取更多的收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