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阅读
  • 0回复

开拓者的风采——记山东省劳动模范王锡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0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

  开拓者的风采
——记山东省劳动模范王锡友
《时代潮》杂志记者董陶
这几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地质行业也步入了艰难的转型期,正当各地地勘行业叫苦喊冤的时候,冶金部山东地质勘查局却“一枝独秀”,多次被冶金部、全国总工会评为先进单位。这一切骄傲成绩的背后凝聚着山东地勘局系统的统率人物王锡友的心血智慧和超人胆识。
王锡友就像他的名字一样,好像生下来就与金、银、铜、铁、锡等金属矿石结下了不解之缘,一出校门便投身到为国家找矿的队伍中来,一干就是35年。多年来,他带领着山东地质勘查局上上下下几千人为国家寻找宝藏,多次立功、受奖,取得了丰硕成果。
进入90年代后期,国家压缩计划找矿项目,减少了地质事业费的投入。长期靠吃“皇粮”运行的地勘行业一度陷入困境。王锡友和他的“一班人”,审时度势,调查研究,针对山东局的实际情况,果断做出决策,在精简找矿队伍、保证完成国家找矿任务的同时,利用技术、人才、设备等优势积极发展多种经营,为社会提供服务,向市场要资金,把工作重点转移到“地质找矿和多种经营并重”、“以多营为主,促进山东冶金地质事业全面发展”、“坚持以效益为中心,加速实现企业化”轨道上来。
在市场经济大潮中,王锡友那双“识宝”的慧眼,依然盯在“人”的定位上。首先,“精简机构,转变职能”,按照“小机关,大管理”,精干、高效、协调的原则,“拆庙搬神,消胖减肥”,充分发掘人的潜力,一岗多职,精减管理人员。从1992年以来,经过3次“精兵简政”,局机关管理服务人员由256人压缩到51人,25个处室,撤消合并为11个处室。精减下来的人员,投入创办实体和“三产”之中。
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关键的一着走对,一盘棋就走活了。电子行、珠宝行、饭店、维修队、加工厂、印刷所一个个经济实体,在人才手中由小变大,由少变多,由单一到多营,奇迹般地活跃起来,并迅速在全省各地局属地勘部门推广、发展,逐渐形成了一个大的多元体和多种经营网,使昔日靠国家财政拨款而运转的地勘局,加入市场经济大潮,引入竞争机制,呈现出勃勃生机。全局多种经营收入从1991年2580万元上升到1994年的1.235亿元,今年有望突破1.8亿元。
如今,山东地质勘查局岩土勘测工程遍布全国十几个省市,形成了立足山东、辐射全国的发展势头。有10项工程获部级优秀成果奖,两项获国家科研奖。“三产”企业生产的“环球牌”三轮车成了抢手货,钻夹头等获全国行业评比第二名,“达力牌”防静电产品在国内居领先地位。山东地勘局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王锡友局长被评为山东省劳模,还曾被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华全国总工会、中华科学技术协会、中国质量管理协会授予“全国优秀经营管理工作者”称号。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