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磨刀不停砍柴不误——郑州铁路局在改革中争得主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4
第2版(经济)
专栏:

  磨刀不停砍柴不误
——郑州铁路局在改革中争得主动
樊小虎
今年4月,河南省人民政府决定对卓越完成运输任务的郑州铁路局予以表彰,奖励人民币30万元。郑州局共有职工38万人,30万元摊到每个职工头上,每人不足1元钱,当然不多,但它表明了地方政府对铁路在困境中所做的努力给予了真诚的肯定和感谢。
郑州局是全国铁路运输的心脏,它肩负着鄂豫陕晋四省的运输任务,这四个省是不沿江、不沿海、不沿边的省份,经济建设对铁路的依赖性非常大。他们称铁路是这一地区的“钢铁脊梁”。郑州北站是全路最大的编组站,有人做过测算,如果北站梗塞,18分钟后,往北的列车要堵到石家庄,25分钟后,要堵到山海关;往南则波及南京,往西则波及兰州,京广、陇海两大动脉就会变成“死龙”,郑州局是处在全路的心脏地位。
客观上,郑州局又面临许多实际困难和问题。现在铁路执行的是1990年的运价,每吨公里收入率为2.65分钱,而铁路赖以运行的煤、油、钢轨,价格却不断上涨,运输成本从2.12分涨到3.36分,出现了全面亏损的局面。郑州局的局长张晓俊说:“我们是以计划经济的低收入,对付市场经济的高支出,不要说盈利,就连简单再生产也难以为继。”郑州铁路局正是在货运紧张、客运超员、资金不足的情况下,确定了“小步快走,加快改革”的指导思想。铁路的现状决定,对于改革,不改不行,大改不行,只能小步快走,变被动为主动。
按照这个思路,郑州局全面进行了清产核资,界定产权,清理债权债务,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奠定基础,并在武汉分局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试点。为了缓解资金紧张的局面,拓宽融资渠道,局里组建了投资咨询公司,用自筹资金购置并开行了郑州到北京、到西安、到武汉以及西安到安康的高等级列车;投入1亿万元,自建和改建了货场和线路。
按照这个思路,郑州局避开主要干线,在换算运输密度只占干线1/9的支线进行了步入市场的改革。在湖北省的铁山至灵乡,铁山至黄石,大冶至铜录山三条支线实行与地方联营,去年一年,不仅扭转了亏损,还创收1亿万元。今年,全局的14条支线都要与地方实行联营或租赁,把“死线”变成“活线”。
改革给郑州局带来了发展和变化,使我国铁路这个“心脏”部位得以“强心”运行,到今年5月底止,全局换算周转量已完成1175.7亿吨公里,比去年同期多运4.8%,货物发送量比去年同期多完成2.6%,其中煤炭发送量多完成499.2万吨,较去年增加5.9%。如今,郑州局的广大员工正在全局1.3万多公里的铁路线上,发挥着“钢铁脊梁”的作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