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科技改变了黔西南州面貌财政收入翻两番 贫困人口减一半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2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

  科技改变了黔西南州面貌
财政收入翻两番 贫困人口减一半
本报贵阳6月11日电记者胡跃平报道:地处滇、黔、桂交界的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于4年前开始建立“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在中央有关部门和各民主党派的联合推动和帮助下,取得了“一年起步、二年上路、三四年跨大步”的显著成绩。
据贵州省科委最近的一次调查表明,这4年是黔西南州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好的时期。到1994年底,全州地方财政收入4年翻了两番,达到2.7亿元,贫困人口由124万下降到66万。有关部门认为,“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在黔西南州的建立无疑是一个成功的范例。
1990年,民建、致公党、九三学社等8个民主党派中央和国家科委等有关部门,为了在大西南岩溶山区探索一条振兴地方经济成功之路,决定把黔西南州作为“科技扶贫”的突破口,并定为“星火计划”、“科技扶贫”试验区。国家科委会同各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先后邀请和组织13个省(市)、26个大专院校和科研所的130余名科技人员深入黔西南州,经过实地考察论证,确定了试验区的发展战略和工作目标,并在总结大别山、井冈山等老区科技扶贫经验的基础上选定该州以粮食、烤烟、芭蕉芋、茶叶、亚热带水果、早菜等12个项目为开发重点。他们将“星火计划”、“科技扶贫”与地方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与小区建设、资源开发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紧密结合,使试验区按布局有层次地稳步发展。在国家科委和各民主党派中央的联合推动下,黔西南州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立足本地资源,通过抓拳头产品和支柱产业来带动千家万户,使试验区在开发水平、商品化水平和科技配套服务水平等方面都有较大提高。
目前,已初步建立粮食高产示范基地40万亩,项目覆盖全州76%的乡镇,平均每亩净增粮食114公斤,净增产值3971万元。烤烟、茶叶、芭蕉芋、水果、早菜、甘蔗等优质高产示范基地共50多万亩,用材林和经济林基地130万亩。
开发了一批新产品如变性淀粉、魔芋粉条、芭蕉芋粉条,还生产出一批优质茶叶和以灵芝、首乌为原料的保健酒。这些地方特产已成为供不应求的名牌产品,“绿凤凰”茶叶等获得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
现在,以烟、酒、糖、茶为龙头的食品工业,以黄金和锑为龙头的冶金工业,和以水泥为龙头的建材工业,已形成一批支柱产业。
通过联合推动,加大了黔西南州的对外交流,充分发挥地处滇黔桂三省的结合部和南下主要通道的区位优势,积极引进资金、项目、技术和人才。仅兴义市星火密集区引进到位资金就达1.3亿元,兴办企业140户。
4年来,试验区累计投入8399万元,新增产值3亿多元,新增利税6830万元,农民新增收入1.68亿元,项目覆盖农户25万余户,占全州农户42%。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