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0阅读
  • 0回复

巨大的市场潜力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6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绿色食品·新的希望①

  巨大的市场潜力
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李福荣博士
任何新产业的发展前景如何,从根本上取决于该产业的市场潜力,这一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产业兴衰的基本规律。因此,未来我国绿色食品市场需求的变动发展情况,是决定我国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前景的关键所在。
绿色食品是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食品。绿色食品的特征决定了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从国内市场来看,1978年以来,随着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大幅度提高,我国人民以温饱为中心的必需品消费阶段已经结束。1984年我国人均国民收入超过500元,1988年超过1000元,1993年超过2000元,达到2111元。随着收入的大幅度增加,居民的消费水平也迅速提高,全国人均居民消费水平由1978年的175元,惊人地提高到1993年的1148元,提高近6倍。从食品消费方面来看,现在我国城乡居民的营养水平已接近世界平均水平,其中热量摄入部分已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中国人热量摄入标准,也超过我国生理学会测定的中国人对热量的合理需要量(2400—2600大卡)。因此,我国食品消费上的吃饱问题已基本解决,并且在满足温饱有余的基础上,新的食品消费特征将不可阻挡地出现在我国人民的生活中,这就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本世纪末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达到小康后,国民的消费观念将会不断发生变化,对食品的需求不仅仅是结构的多样性,而且日益注重食品的质量,尤其是关注食品的安全保障。因此,无公害污染的绿色食品将会在国民的食品消费中占居越来越大的比重。
目前,在我国的发达地区和大中城市的居民食品消费中,绿色食品的消费量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增长势头就是明显的例证。1994年年初,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在上海举办了第一届全国绿色食品宣传展销会,顾客总数达18万人次,商品销售总量710吨,销售总额460万元,商品订货量3810吨。据有关部门对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的调查,90%以上的消费者能接受绿色食品,而79—84%的消费者则希望能很快购买到各类绿色食品。由此可见,只要我们的绿色食品生产开发企业不断拓宽产品的花色品种,并根据市场需求状况适时调整产品的生产开发结构,绿色食品肯定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走进千家万户,成为我国居民消费中的主流食品。
从国际市场来看,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的无污染安全食品的消费需求,随着各国的经济增长也呈现出不断上升的势头。例如,1990年原联邦德国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2320美元,有机食品占食品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1%左右,1993年,原西德地区的人均国民收入达到23650美元后,有机食品占食品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便提高到1.8—2.0%;1989—1994年,瑞典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1570美元,其有机农业在全国农业生产中所占的份额为2%;1989—1994年,日本的人均国民收入为23810美元,其有机食品占食品销售总额的比重达4.8%。因此,此类食品在发达国家有很大的消费市场。据统计,欧共体各国有机食品的消费量目前约占世界有机食品总产量的3/4。但是,不少发达国家目前对有机食品的需求量已大大超过本国的生产能力,这意味着要从别国大量进口此类食品,例如英国目前的进口量占国内总消费的比重为80%,德国为98%。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理应在如此巨大的国际市场中占有相当的份额。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农产品和食品出口中却长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即品种档次太低,质量较差,安全优质性能较为缺乏,远远不能适应国际市场要求。同一种产品,由于品种、质量的差别,我们所能售出的价格往往只相当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几分之一甚至有许多产品因此被迫退出国际市场。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类的绿色食品恰恰适应了国际市场的需求趋势,有着较为广阔的国际市场等待开拓,今后在标准体系的制定和管理上注意和国际市场接轨,我国绿色食品的出口量肯定会迅速增长。
强大的市场需求必然会拉动绿色食品的生产开发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并促进绿色食品的产品结构不断趋于合理,由此带动我国绿色食品产业的尽快形成,促进绿色食品事业再上新台阶。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