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谁来管管这些演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7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长短录

  谁来管管这些演员
雅山
由于经济纠葛或其他问题引发的一桩桩演员“罢演”风波,引来了国人的关注和议论纷纷。在评说具体事件的是是非非时,人们免不了提出这样的问题:当文艺创作与市场经济“接轨”之后,对演艺圈中演员的培养使用和管理,该由谁来担纲?这是当今影视创作生产中所面临的一个具体而又棘手的问题,也是社会各方职能管理部门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从种种“罢演”风波中,人们不难看出这样一个问题:在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这一过程中,文艺体制的改革正面临着一个巨大的暗礁。演艺圈中许多是是非非、奇情怪事均缘于此。似乎在新形势下,演员这一特殊的职业,无法充当国家文艺工作者的角色,演员已然成为按质论价的商品。于是,在演员与制片人、演员与签约公司、演员与所在的单位之间,势必要生出许多矛盾和事端。其实这诸般怪事的发生,有职能管理者对演员在职业道德教育上的失误,更与多年来忽视运用法律手段来制约和管理有关。
提倡演员的职业道德,并不是要你不计报酬、无条件地为社会做贡献。而是要求演员首先应具有高尚的思想品德、精深的文化修养、上乘的演艺技能以及对艺术创作不懈的追求和努力。有了这些之后,方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色彩纷繁的文化市场。劳动当然是要有报酬的,按质论价当然不错,但不可唯利是图。
可惜的是,这样的演员现在似乎少了点。如今常见到的倒是一些知名演员在忙着操办、开业各种名目的公司。人们会以为他们在下海经商。事实上他们只是在经商而没有下海。因为他们还在拿着所在单位(电影厂或剧院)的工资,享受着国家的各项补贴和待遇。同时利用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凭借人们对其熟悉的面孔,以社会名人的姿态,来为个人谋取更大的利益。这些文艺界的“能人”们在新旧体制的夹缝中,挖取国有企业的人、财、物,好处留给自己,损失丢给国家。在这样的氛围中,艺术追求自然受到淡漠。一说拍戏,首先想到的只有酬金。对金钱的追求和金钱的拥有量,成为他们衡量个人价值的标准。谁开“宝马”、谁开“林肯”车,谁和哪个大牌导演“傍”在一起,谁和大款商人打得火热,成为地摊小报谈论不尽的话题。从而,为了狮子大张口的拍戏酬金,置剧组上百号人的劳动或者剧场上千观众的等待而不顾,动辄罢演、毁约的事,在演艺界时有发生。
目前,我国文艺体制正处在改革之中,新旧体制交错难免要引起碰撞阵痛。对演艺圈中暂时存在的某些不正常现象,需要有一个梳理的过程,但并不是说就此而放弃管理。对当今演员队伍中一些职业道德沦丧者,如若继续沿用已有的职业规范,去约束、去教育,则显得有些苍白而无力。人们在呼唤职业道德回归的同时,还必须对演艺圈中那些违反职业道德、破坏行业规范的情节恶劣者,依据法律规则进行制裁。似乎,中国电影家协会和剧协等组织也应仿照中国足球协会,对那些不遵守演出规则者,罚其几年之内不得有任何性质的演出。
尽快将某些不正常纳入规范的轨道之中,是当前演艺圈内急需解决的问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