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7阅读
  • 0回复

情系江南荧屏生辉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7
第7版(舞台与屏幕)
专栏:

  情系江南荧屏生辉
苏文
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和江苏地方风情的第四届江苏电视艺术节前不久在南京举行,适逢江苏电视台建台三十五周年。来自海内外的三百多位嘉宾在参加艺术节精彩纷呈的各项活动的同时,也感受到了江苏台三十五年来事业发展取得的可喜成就。近年来他们在弘扬民族艺术、坚持地方特色、追求较高品位上所做的不懈努力,更受到普遍赞扬。
电视剧:高扬主旋律频出好作品
江苏电视台的电视剧生产只有短短十几年时间,但随着精心创作的一批批题材多样、内涵深刻、风格鲜明的作品陆续走上屏幕,其已为国内电视同行所瞩目。
弘扬爱国主义和关注当代现实生活题材的主旋律,始终是江苏台电视剧创作的主线。《秋白之死》、《徐悲鸿》、《朱自清》、《戈公振》、《童年周恩来》等“江苏爱国名人”系列电视剧,反映现代都市题材的《都市风流》、《裤裆巷风流记》、《秦淮人家》、《太湖人家》,反映教育题材的《红蜻蜓》,反映农村题材的《双桥故事》等,都成为深受观众喜爱的作品。经过多年实践,江苏台已培养了一支奋进实干的创作群体,他们以强烈的精品意识主宰电视剧的生产。历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评选,江苏台屡屡榜上有名,去年第十四届“飞天奖”评选中,江苏台选送的《豫东之战》、《戈公振》、《童年周恩来》披金挂银,成绩显著;自一九九一年以来,还连续三年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戏曲电视:繁花似锦好戏连台
江苏是一个有十多个剧种的戏曲大省。多年来,江苏电视台十分重视电视戏曲片的创作和生产,已先后将京剧、昆剧、锡剧、淮剧、扬剧、越剧等剧种搬上屏幕,其中不少剧目在全国戏曲电视评比中夺冠。今年上半年,该台同时创作生产了四部戏曲电视片,又在第十届全国戏曲电视剧评选中获得好成绩。其中《太平公主》(京剧)获艺术片一等奖,《醒醉记》(京剧)获单本剧一等奖,《太阳花》(淮剧)、《牡丹亭·拾画记》(昆剧)分获艺术片二、三等奖。所获成绩之优异,居全国四十二个送评单位之首。
面对当今戏曲的不景气和观众面较小的境况,江苏电视台为了弘扬民族文化,振兴戏曲艺术,专门开设了《TV大戏苑》专栏,于每周六晚上黄金时间播出,它熔欣赏性和参与性于一炉,不论是戏曲名家,还是梨园票友,甚至是喜爱戏曲的普通观众,都可以在这个栏目里一显风采,因而受到戏曲界和电视观众的一致好评。现在,《TV大戏苑》已成为江苏台一个颇有影响的名牌栏目。
电视文学:独树一帜创出名牌
第四届江苏电视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电视文学节目观摩研讨会”,邀请了来自全国各地四十多位文艺界、电视界的专家、学者,共同研讨论证电视文学节目,这一魅力独具的艺术样式在电视节目结构中的地位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
早在一九八四年,江苏台几位年轻的编导就别出心裁地用一种介乎电视与小说之间的艺术形式,把美国作家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搬上了屏幕,在国内电视界首先提出“电视小说”的概念并用具体作品加以诠释。其后,他们又制作、播出了像《荷塘月色》、《门槛》等一批“电视散文”、“电视诗”、“电视报告文学”,为电视文学节目增添了新的种类。江苏台开办的电视文学栏目《文学与欣赏》,在晚间黄金时间档固定播出,已成为该台一个品位较高、独具个性的节目。
今天,电视文学作为新兴的、独立的艺术形态,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创作成就,得到了文学界、电视界和广大观众的赞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