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掘地方道德资源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13
第3版(政治·法律·社会)
专栏:专论

  精神文明建设要发掘地方道德资源
吕德功
去年以来,我们山西忻州市充分发掘地方文化和道德资源,把培育、塑造、弘扬“重德、务实、自强”的“忻州精神”,作为全市精神文明建设的系统工程来抓,形成了特色,取得了明显成效。
忻州人在数千年求生存、图发展的伟大实践中,逐步培育和形成了“五种美德”或称“五种精神”。一是忻州人特别能吃苦,经商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二是忻州人不搞地域封闭,具有开放意识;三是作为全国驰名的摔跤之乡,忻州人不畏强手,具有自立自强的鲜明个性;四是忻州人善于理财,具有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五是作为“晋北锁钥”之地,忻州人民具有舍生取义的高尚情操。新中国成立之后,特别是进入新时期以来,这五种精神的内涵得以迅速丰富,更赋有时代印记了。
“忻州精神”是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弘扬“忻州精神”,实质就是弘扬民族精神。
在发掘整理地方道德资源的同时,全市把“忻州精神塑造工程”确定为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和系统工程,力求在突破上做文章。1994年,我们抓了几项龙头工程:
——自编自导自演了一台“’94‘忻州精神颂’国庆文艺晚会”,全方位展示了忻州的历史文化和现实成就,连演四场,场场爆满。
——编写了一本系列散文集《忻州魂》(之一),集中反映了忻州的文化道德传统和重大建设成就。该书已交出版社付印,发行之后将作为文明市民读本和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乡土教材。
——拍摄了一部MTV《黄河人》,参加’94全国“花城杯”MTV大奖赛获得银奖。
——精心组织了一套“满意在忻州、行业创三优”系列活动,使弘扬“忻州精神”的活动逐步引向了深入。
——培养了一批先进典型,为全市人民树立了学习的榜样。十佳公仆、十佳经理、十大文明单位、十大文明家庭、十大文明市民、巾帼十杰、青年十杰、宣传思想工作十标兵等先进单位和个人先后受到表彰奖励。
实践证明,发掘地方道德资源,弘扬地方传统精神,是实现精神文明建设改革的一条有效途径。
“重德、务实、自强”精神,在45万忻州人民心中有着广泛的心理认同基础,他们备感亲切,乐于接受,使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设贴紧了经济建设。
忻州人的道德主体意识明显增强。“忻州精神”的道德力量,在人民群众心中化为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以忻州精神为主轴的各种行业精神、村社精神应运而生。
“忻州精神”塑造工程实施之后,我市各级干部深刻反思以往的失策,正确认识和处理精神文明建设与各项中心工作的关系,把精神文明建设真正纳入了各级党组织和各级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形成了较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方法。义井乡党委针对村级干部存在的某些错误观点,用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村干部,在一些事关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上统一干部的认识,使这个乡秩序稳定,四大主导产业健康发展。
忻州的社会环境得到优化。社会环境的优化、社会新风尚的培育,不仅需要法律制度的规约,而且需要道德的教化熏陶。
法纪的、行政的、经济的、教育的各种方法的交互使用,打击了歪风,扶持了正义,规范了道德行为,净化了社会环境,使我市的文明程度有了明显的提高。
(作者为中共山西省忻州市委书记)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