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9阅读
  • 0回复

幻动的风景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6
第12版(副刊)
专栏:

  幻动的风景线
姚昌忠
从北京乘车南行,我们去追赶夏天。
视觉是个诡谲的巫师。它不仅感觉,它还有误区、盲区,并能引发出幻觉和许多属于心理学范畴的东西。以前我在西部大山里的时候,夏日急雨骤至,阳光敛收,天色变得晦暗,晃动的雨幕从狭窄小街的缝隙里挂下来,像无数成串成片的珠帘。闪烁透亮的雨柱水珠蹦跳在沿街小店的屋瓦上,跌落在小街的石板路上,敲打着小街两边屋檐底下一只只接天水的洋铁桶之类的器皿,发出轰轰晃晃的巨响。一时之间市声消逝,满耳满街是各种激烈的雨声。困在小店里隔着雨幕看对街,突然丧失了时间和空间的概念,不知是晨是昏也不知身在何处了。可见感觉善变,怎说眼眸里不藏有巫师的精灵呢?
火车行进在当年淮海战场的徐蚌线上。我大约半个世纪前也曾走过这条路。那时解放战争已近尾声,满目疮痍,沿途断垣残壁和被炸塌了的地堡。此后我一直在西部山里转,早把平原忘了。山里风景也好。春天里“山青花欲燃”,到秋季就“山山黄叶飞”了。山区风景线是纵向的,平缓时上下起伏挤成山的海洋和山的波涛,峻急时高插入云,看山落帽是常有的。但徐蚌平原的风景线与西部山区不同,它是横向的。天地交接处一条平展的长线,悠悠然一笔横着抹过去,好远好远也看不到头。
车窗把平原风景不停地变格和定格,而且毫不迟疑地把我的视觉、听觉和触觉搅成一团,使我绝对服从于它。这时的感觉如同从三维立体画里突然涌现出来的秘密立体图像一样,发生了怪诞的扭曲。听啊,车厢下的车轮唱出了不协调的节奏。前轮求稳,生怕跑出轨道。后轮是急性子,尤其在经过岔道时,车厢下的金属撞击声音给人以后轮追赶前轮的错觉。
听觉的紊乱或许是视觉紊乱的结果,但也许是造成后者的原因吧!谁知道呢?反正乘坐的时间长了,思维忙不过来,干脆罢工,改由感觉来代替并主宰理智了。车窗外的景物本来是相对静止的,但是乘车的人既然把参照物改成窗框,动静也就互易其位了。不仅于此,仔细看外头风景,由近及远竟然发生了奇怪的反向运动。远处的景物好像跟着火车缓缓地转身,中间的却向后跑,而近处的树木房舍简直连身影也不留下,一股劲向后掠去,只剩下一片刺耳的呼啸声!
如果成行的绿树恰恰与列车的行进方向垂直排列,就会产生另一种奇异的幻动。我叫它幻动,因为在一切人工创作的绘画或摄影作品里创作者视线的原点是静止的,被观察的景物不论是与他平行还是垂直都被当作平行的景物纳入他的取像框中。现在不了,随着列车的前进,原本静止的与列车前进方向垂直排列的一行行绿树忽地展开又忽地过去,如一把巫师的无纸折扇骨不断地展开又不断地过去,成行的绿树倏忽变异,前宽后窄,至远处汇成一个绿色的交点,那就是折扇的轴了。
列车继续南行,走进了水网地带,沿线有许多湖泊港汊,有的大有的小。湖边坡地上碧茵芳草绿得喜人,在北方是不多见的。草地上白色点点,码得相当整齐。我说是修堤坝用的石块。近前时那些白色的石头忽然活动起来,原来是晌午歇息的鹅群!又过一条河,又见绿茵茵的芳草地上白色点点。妻说这地方鹅养得真多,近前时却不见动静,原来是些石块!
感觉就这样一路捉弄人,诡谲的巫师跟我们走了一路!车近南京时,田野的金黄小麦已经转移到公路上去了,农民正在赶大太阳晒麦子呢,我们算是追上夏天啦!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