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1阅读
  • 0回复

企业尝到了“甜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6-27
第2版(经济)
专栏:

  企业尝到了“甜头”
本报记者施明慎
6月5日上午,首钢总公司的一位财会人员将刚刚收到的一张数额300万元的支票,送到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石景山营业部准备存入,不到20分钟企业就得知对方帐户资金不足300万元,是张空头支票。谈起这件事,该公司负责人感慨地说,如果不是工商银行开展对公业务通存通兑结算,我们至少要在3天之后收到退票才知道出了岔子,那时再找客户联系又得耽误几天。
多年来,传统的银行支票结算一直是采用人工传递的方式,结算时间往往需要两三天。为了方便广大客户,加快资金周转,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在金融电子化建设方面不断创新。该行继1990年3月开通储蓄通存通兑之后,又于今年5月19日率先在北京开通了对公业务通存通兑网络,使结算时间由原来的三天缩短至几分钟,大大地加快了资金流通速度,为企业合理安排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提供了必备的条件。
前不久,北京东方化工厂急需购进一批原材料。如果原料不能及时到货造成停车,一天就得损失近百万元。正当企业为筹集资金发愁的时候,收到一张数额不小的支票。他们通过工商银行的通存通兑网络,当时存入,审核无误,当时付出,及时购进所需原料,从而避免了400万元至500万元的损失。该厂的同志说,金融改革进行了好长时间,作为企业这回才真正尝到甜头,希望银行不断推出类似的新举措。
工商银行北京市分行行长邵运杰表示,对公业务通存通兑的开通,仅仅是银行结算服务改革的前奏。不久的将来,工行客户便可仅借助一部双音频电话实现对其银行帐户的查询、转帐指令。有条件的客户还可进入与开户行联网状态,达到真正意义上的“银行开到家里来”的境界。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