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4阅读
  • 0回复

考古学者潜心考证得新说秦俑制作者有名无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1
第8版(文摘)
专栏:

  考古学者潜心考证得新说
秦俑制作者有名无姓
陕西考古学者潜心考证认为:秦俑作者只有其名而无姓。从而修正了先前秦俑制作者姓名均被发现的说法。
文物考古人员在已发掘的陶俑陶马身上的一些不被人们注意的隐蔽处,共发现戳印或刻的陶工名共二百四十九例,去掉重复的实际有八十个。考古学者将这些陶工名分为四类:一类是在人名前冠一“宫”字,简称作宫字类;二类是在人名前冠一“右”字或“大”字,简称作右字和大字类;三类是在人名前冠一地方名;四类是仅具人名。据研究,宫水是秦代专门烧造砖瓦的官署机构名,是少府的属官。根据秦代陶文印记的一般规律,大都是在人名之前冠一官署名,宫字后面的疆、得、系、臧、欬等应是陶工的名字。大字和右字类陶工名到目前仅发现五例,均见于陶俑身上。大字类陶工名有大?、大遫、匠三例,均为印文。据研究,“大”字和“匠”字都是“大匠”的省文,大匠似即将作大匠。大匠或将作大匠是官署名;?、遫为人名,他们是大匠制陶作坊内的陶工。右字类陶工有右、右亥两例。右是右司空的省文,右司空是秦官署名;右亥中“亥”字应是陶工名。名字前冠一地名的陶工名在秦俑身上发现较多,共三十六种,实际获知人名为二十一个。
综上所述,在秦兵马俑身上已发现的陶工名中,有的前面冠以官署名,有的前面冠有地名,有的仅具人名,无一例加冠姓氏。对于今人来说,他们是一群只具名字而不知姓氏的人。
“物勒工名”制度是秦代统治者管理官府手工业、控制和监督工人生产的一种手段。正是这种制度为我们保留了一大批社会下层的工匠艺术家的名字,使他们同秦兵马俑一起永垂史册!
(六月十八日《文汇报》党士学、李其贵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