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19阅读
  • 0回复

情在黄土魂系黄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2
第4版(副刊)
专栏:舞台内外

  情在黄土魂系黄河
赵国政
曾以《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而享誉艺坛的山西省歌舞剧院,近日又在太原和北京推出了“黄河系列”第三部《黄河水长流》,再次引起人们的瞩目,演出场场爆满,演出后议论纷纷。观众可能会问:《黄河水长流》是怎么产生的?
黄河,以惊天动地的巨流,由西向东一泻千里,有如我们的历史,来不可挡去不可回。她的每个漩涡都记载着历尽沧桑的悲壮,每朵浪花都蕴含着千载的诗情。山西省歌舞剧院的大型舞蹈诗剧《黄河水长流》,便是一部人类命运与黄河之水奔涌交融的大气之作。它通过“河畔——俺奶奶”、“河恋——俺娘”、“河欢——俺”上中下三篇以及三代女性不同命运的人生写照,将观众带入历史的长廊,形象而生动地感受着黄河儿女从昨天到今天的生存状态与情感状态;亲切而真挚地体验着黄河、黄土永不停歇的生命搏动和盎然生机。
面对这部作品的艺术冲击,你决不再感到它是某种风情舞蹈的张扬或民俗舞蹈的展览,而像《黄河颂》那样,是站在高山之巅,对民族历史的吟诵和感叹。
源自黄河水,根植黄土地似乎是山西艺术家抱定的创作宗旨。记得几年前山西省歌舞剧院率先推出两部风情舞蹈《黄河儿女情》和《黄河一方土》,以香醇的泥土气、面孔一新的舞蹈样式、鲜活的舞蹈语言,在民间舞创作上开一代新风,使一向了无声息的山西舞蹈红极一时,乃至令全国不仅羡慕山西出煤,也景仰它的歌繁舞茂,一时间形成一个持续多年的全国性风情舞蹈热。连夸张变形憨态可掬,体现着土美、怪美、丑美的舞姿舞步,也成了争相效仿的热门舞汇。其中尽管难免有些邯郸学步,但在匡正民间舞创作中乡土气越来越淡、脂粉气越来越浓的倾向中,起过关键的作用。
打那之后,山西省的舞蹈似乎显得寂寥了一些;人们对山西的舞蹈判断似乎定格在《黄河儿女情》和《黄河一方土》的印象上。
然而山西的艺术家们并未被已有的成果和来自八方的赞扬所陶醉,而是孕育着再出一篇黄河、黄土的舞蹈文章。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什么,如何做,却陷入了困惑,民族式的舞蹈在《黄河儿女情》中做完了;民俗式的舞蹈在《黄河一方土》中演示够了;只有在主题的发现上,内容的开掘上,形式感的再造上对前两部作品既有继承又有所不同,才能达到预期的创作理想。因而从五年前省领导提出搞“黄河”第三部之后,他们的一切努力都在“超越”二字上,苦苦研究,苦苦探索,历经数载。
省领导和省文化厅对歌舞剧院的关心,成为加速创作的催化剂。前两部作品之后,省里在经济困难的情况下,为演职员盖起六栋宿舍楼,同时省里也认为剧团的生命和活力在于出作品,否则再好的团体也要涣散。去年秋天,省委宣传部崔光祖部长要求剧院把“黄河”第三部的创作,与“引黄入太”、太旧高速公路等重点工程同等看待。他和文化厅温幸厅长对上任不久的院长刘志明半开玩笑地说,按省里对干部政绩考核的规定,半年后拿不出来作品,就地免职!院长也半开玩笑地自言自语:看起来,趟不过“黄河”,只有沉入黄河了。他亮出了背水一战的横心,组织起强有力的创作班子,还从千里之外请来了刚刚托出《土里巴人》、在中央电视台忙于春节晚会的舞蹈艺术家门文元任总编导,并在艺术上授以全权。
创作组来到紧靠壶口瀑布的小村里,买来猪肉粉条白面烧酒,与艄公们共饮共乐共叙黄河之水。艄公穿起新布褂,为他们唱民歌,讲故事,唱了讲,讲了唱。在讲述的故事中有位去世的老艄公最为动人。他河畔上生河水里长,闯遍黄河九十九道弯;目观眼前水势便知百里之外的气象和水情变化。壶口瀑布汹威猛烈令天惊地颤,船行至此必须拖上岸来,绕过瀑布后才能下水继续前行,而这位老艄公当年在渡载八路军时,居然船不上岸强渡而下,为黄河摆渡史留有惊人壮举。
艺术家把黄河之子的精神气概化作笔下灵感,铸为舞中情思,于是便产生出贯穿《黄河水长流》的一种艺术气质。全剧从“俺奶奶”的婚嫁开始,到“俺”的婚礼结束,前呼后应,将源远流长的历史浓缩得如春如秋如朝如暮。围绕着“俺奶奶”的“河嫁”、“河福”、“河耕”三段舞蹈,概括了黄河子女坚韧顽强的生存状态。中篇的“河开”、“河恋”、“河风”只写了“俺娘”的一天生活,宣示出黄河人的人性萌动。下篇的三段舞蹈则只表现了“俺”的一段人生转折,淋漓尽致地展现出饱经沧桑的黄河、黄土,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精神面貌奔向未来。
舞剧从投排到演出仅有3个多月,他们的工作不是8小时10小时,而是通宵达旦。总策划赵越一向精力充沛,语锋健朗,可这时连说句话都感力气不足。夫人调侃他被“黄河”水呛成了哑巴。老编导金效平累得瘦成了面条并血吐排练场,而她却平静地说我以我血荐“黄河”。王秀芳怀着老父病逝的悲痛,日夜描绘着她的舞蹈蓝图。院长刘志明上任后还没有住房,全家蜗居在办公室旁的斗室里,炉灶摆在走廊上,只能聊解温饱,还每每把热汤送到演员的手里。至于坐在“帅位”上的门文元一如他一贯的表现,创作场地就是家。他是东北人,并不熟谙西北的舞蹈语言,便在编舞上充分发挥分场编导的优势,而在总体结构、场面规划、艺术气质、语汇锤炼、精神走向上统筹把握,编导设计。山西舞蹈家王秀芳说,初见门文元称他门老师,继而称门导,再后称他门哥,最后呼他“门神”了。
这束三晋舞蹈之花,自然还有诸多可改进之处,如能假以时日,在段落的浓缩、结构的设计、语汇的锤炼、衔接的流畅方面再下番功夫,肯定更会光彩夺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