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阅读
  • 0回复

穷窝里踩出富裕路——新疆且末县委书记董兆国访谈录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7-01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公仆谈心录

  穷窝里踩出富裕路
——新疆且末县委书记董兆国访谈录
本报记者祝谦
董兆国,河北保定人。1976年从部队转业到新疆,在离乌鲁木齐1300公里的且末县,他当过科长、县委副书记,现任县委书记。他说:
人生不易,斗穷达富,这才算不白活一回。且末,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一隅,离州府库尔勒800公里。我初到且末时,全县人口不足3万,面积却有14万平方公里。干打垒房屋,虚土淤积的街道,一家餐馆,几家小商店,勾勒出一座荒凉的小县城的轮廓。
在这儿当县委书记,要苦挣、苦干。
我这人不信“邪”,心里揣着个怪念头:大自然是奇妙无比的,也是公平的。沙漠是最贫瘠的地方吧,可它下面却埋藏着石油。且末难道只有穷,就没有宝吗?
我踏大漠,进深山,乘车,骑马,骑驴,骑骆驼,徒步,走遍了且末的山山水水。许多地方人迹罕至,没有地名,当地的牧民就叫它“董书记去过的地方”。我每次进山,牧民一传十,十传百,大家搬来木头,挡在路上,煮好肉,烧好奶茶等我,那情景真感人!我不为老百姓“卖苦力”,死不瞑目。
真是“踏遍青山人未老”,且末遍地宝。地下有油,地上有草(新疆有草的荒地即为沃土),河里有水,山里有宝。于是,四大开发的蓝图在且末形成:围绕为石油服务的产业开发;以车尔臣河第二分水枢纽为龙头的恰瓦勒墩地区水土综合开发;以石棉、玉石、黄金为龙头的矿业开发;以国际狩猎和中昆仑野生动物园为龙头的特种旅游资源开发。
且末人一看这四个开发,群情振奋。但是,纸上的东西要变为现实,还需艰苦的努力。且末过去不种棉花,但且末的光热和水土资源极利于棉花生长。怎么解决种棉花难呢?我率先种了10亩试验田。去年,那10亩地单产皮棉136公斤。植棉很快在全县推广。仅棉花一项,每个农民就增收430多元。
山里的江格萨依村,1991年人均收入才174元。我到那里蹲点,依托山区资源,办起小煤矿、小玉石矿,实行农牧结合,发展庭院经济。1994年,人均收入960元,村里建起柴油发电站、卫星地面接收站,办起了学校。穷山沟里飞出的“金凤凰”,对全县脱贫很有说服力。
如今的且末县城,柏油路四通八达,街道整洁,绿树成荫,楼房已一幢幢拔地而起。且末的明天,更让人魂牵梦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