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4阅读
  • 0回复

校园里的“生命工程”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2-23
第5版(各地传真)
专栏:专题报道

  校园里的“生命工程”
本报记者杜若原
8月的太阳,像火球一般炙烤大地。湖北蕲春县城,街头人来人往,车水马龙。突然,震天的“砰砰”巨响声中,一辆人力平板车上装运的200公斤炸药燃爆了,强大的冲击波撞碎了两旁建筑物的玻璃……
飞来横祸惊动市长
湖北财经专科学校的女生叶陈洁,路过这里,还没等她作出反应,便已倒在血泊中……她的衣服、头发全被烧焦,面部炸得血肉模糊,全身烧伤面积达60%。此时,离叶陈洁假满返校只有6天。
灾难发生后,叶陈洁立即被一群好心人送进蕲春县医院,旋即转至武汉市三医院。
院方说,救治叶陈洁需要10万元医疗费。可是,肇事人——平板车夫已被炸死,医疗费只能由病人承担。对家庭经济相当艰难的叶家来说,10万元真是天文数字!
好在叶陈洁的同乡、同学为她奔走呼吁。他们联名发出求助信,恳求校内校外相识的、不相识的人们,节约一包烟钱,节省一杯酒钱,少看一次电影,少喝一罐饮料,来挽救叶陈洁年轻的生命!
武汉纺织学院学生付庭生是叶陈洁的同学,在为叶陈洁呼吁的同时陷入了深思。不久,他将自己的一腔真诚倾泻于笔端,给武汉市市长赵宝江写了一封信。
“天有不测风云,肯定还会有第二、第三个叶陈洁,难道我们能忍心看到他们在死神面前一无所措吗?”这位学子向市长建议:尽快制订大、中、小学生医疗保险办法,建立青少年医疗保险基金……
赵宝江市长、吴厚溥副市长看到这封信,沉思良久,郑重批给武汉市保险公司。
校园里的“生命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20元买个“护身符”
薄薄的一张淡红纸,是硚口区保险公司开展健康平安保险的宣传单。79中13岁的李堃把它拿回家后,她的父母并没有多瞧一眼。因此,当李堃将保单交给父母时,他们很随意地塞进了抽屉。
今年5月,聪颖、活泼的李堃突感浑身乏力。送到医院一查,全家惊呆了:她患的是白血病!李父是普通工人,收入不高;李母所在的厂已停产多年,每月仅有数目很少的生活费。医疗费从何而来?只有向亲戚朋友、左邻右舍筹借,还是班主任想起李堃曾投过保,于是,保单从抽屉里翻了出来。
几天后,当硚口区保险公司副经理张莉莉到李家,递上1万余元医疗赔付款时,李堃父母泪水夺眶而出。张经理当场允诺:只要李堃继续投保,公司将继续承担她的医疗费用。一张保单成了李堃的“护身符”,而它的投入只有20元人民币。
武汉市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谢双元对记者说,他们早就盼着开办健康保险了。突发的叶陈洁事件和市长的批示,无疑推动了“生命工程”。他介绍说,每位学生缴纳20元保险费,即可享受一年的健康平安保险,其中健康险12元,平安险8元。在有效期内,学生遇意外伤害,最高可得到5000元平安保险金;如患重病,则可得到最高10万元的健康补偿。
然而,健康保险的推广并非一帆风顺。有人支持,有人非议,甚至不知真情者视它为“乱收费”。
张莉莉副经理说,今年,他们头顶烈日,逐一走访学校时,一件突发悲剧为健康保险作了最有说服力的宣传。当他们来到某中学推广健康险时,校方不愿意配合。5月,这所学校的老师带学生去长江中的沙洲写生,小船被风浪掀翻,死了6个学生。由于得不到赔偿,死者家长从区政府一直上访到市政府……
血的教训,震醒了学校、家庭和有关部门的保险意识。去年,硚口区中小学健康平安险投保率只有85%,今年,则可超过95%。
爱心呼唤保障机制
曾任过共青团武汉市委书记的孙志军,如今是江汉区区长。当他得知保险公司开办健康平安险种时,立即表示全力支持。孙志军在团市委工作期间,每年都要为重病或突发事故中受伤的青少年发起募捐。一年数次,四处求援,累得精疲力竭。
武珞路小学昌校长也有同样的感受。去年底的一天,该校学生王胜兰,在由父亲接送回家的路上被火车撞倒,王父当场死亡,小胜兰被父亲掩在身下,虽保住了性命,但锁骨、盆骨等多处骨折,体内至今仍有几颗钢钉。发生这样大的事故,要在往常,校长们便要放下工作,全力投入应付之中。由于王胜兰投了保,保险公司和铁路系统负担了医疗费用,校长们才松了一口气。
昌校长告诉记者,近两年,学校相继有几位学生患重病或遇意外事故,校方屡次动员师生捐款献爱,但次数多了,师生财力终归有限。
市保险公司人身险部经理张绍国介绍说,在武汉,有孩子患重病的家庭呼吁社会募捐的情况时有发生。虽然募捐体现了崇高的社会公德,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采用保险方式筹措青少年医疗基金,不失为一个有益的探索。
保险是一种商品,一种权利与义务对等的特殊商品。有投入就有收获,投保不一定非要得到什么,而是预防万一,使每个家庭在突罹意外之灾时能够安然度过。
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是“生命工程”的精髓。爱心呼唤建立广泛而有效的社会保障机制。
生命工程,祝你平安
武汉市开办中小学生健康平安保险,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反响。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它何以能越过重重困难,赢得政府的支持和民心呢?
武汉市保险公司总经理龚锋作了如下解说,随着企事业单位医疗制度的改革,许多干部职工子女的医药费不再由公费统包;那些亏损、停产企业职工子女的医疗费已难以报销;众多大中专学校的学生,医疗费更少,有不少人游离于保险之外。他们一旦遇上重病、大病,除了给家庭带来难以承受的重荷,还有可能对各级政府和组织造成压力,引致社会情绪的波动。
龚锋说,我们看准了这个空当,才拚尽全力拓展保险市场,既要为这些抵御健康风险能力差的人群编织“保护网”,又要用市场经济的方式替政府分忧,同时也把人保的“蛋糕”做得更大些。
从某种意义上说,健康平安保险就是为普通群众,尤其是中低收入家庭开办的社会公益性险种。因此,武汉市保险公司从方案设计到实施,确立了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指导思想,做到收费低,承保范围宽,保额高。
据武昌区保险公司经理张培孝介绍,到今年底,该区已有580多人次得到经济补偿,赔付53万元;其中健康险单例赔付最高达2.8万元。这两年,武昌区公司赔付金占保费收入的50%,扣除费、税之后,剩余的钱悉数纳入中小学生健康保险基金。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了解“生命工程”,它的覆盖面也愈来愈大。涓涓细流,汇成江海。就像父母为孩子买一件漂亮衣服一样,为孩子买一份保险,也倾注着父母的爱心;而“集万家之财,解一家之难”的“生命工程”,正是基于千万家庭富于理性和责任感的爱心奉献,才铸起呵护下一代平安走向未来的坚实臂膀!
(附图片)
左图:武汉市保险公司副总经理谢双元(左一)到学校了解情况。
下图:硚口区保险公司副经理张莉莉(右一)到医院看望李堃母女。
 杜若原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