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阅读
  • 0回复

刮目相看新疆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8-01
第1版(要闻)
专栏:五区新气象新疆篇之二

  刮目相看新疆人
本报记者曾坤祝谦
昆仑、天山、阿尔泰三山兀立,将塔里木和准噶尔盆地紧紧地搂在怀里,新疆就在这种搂抱中静卧在祖国的西北角,任世人评说。
时至今日,新疆人到内地,还常遇上这种无奈与尴尬:
“新疆姑娘还是满头的小辫吗?”
“新疆妇女还蒙面纱吗?”
“你们是骑马上班吗?”
改革开放的今天,新疆该如何告诉世界呢?
  变化静悄悄
二道桥烤羊肉串的“巴扎”(意为集市)是乌鲁木齐一景,去那里经过解放南路时会看到一座高楼,人称热比亚大厦。热比亚,是个妇女的名字,她16岁开始在这里摆摊,现在,这个“摊”已悄悄地“摆”到中亚5国和东欧一些国家。在热比亚办的英语培训班,记者问她今后的打算,这位踌躇满志的维吾尔族妇女风趣地说:“到国际市场闯一闯。”
阿凡提的后代,有着经商传统,改革开放后,如鱼得水,把触角几乎伸向全国各地。然而,在新疆,曾有许多少数民族,与经商水火不容。在90年代初期,从布尔津去阿尔泰的路上,夏天,一片林地边天天摆着数碗马奶子,不见一人。当行人喝完马奶子,放上钱远去,躲在林子里的人才出来把钱收下。这次,记者在新疆著名的天池风景区旅游接待站,撞上一位小伙子,他笑吟吟地递上一张名片,上面印着:“哈萨克导游COI号”。这位名叫哈力克的青年,说一口流利的汉语,听到记者夸赞,他摇摇头说:“这不算啥,许多哈萨克族青年牧民满口英语,给‘老外’当导游呢!”说完,他手指远处的毡房说,“那里的牧民正啃‘洋文’。‘洋文’在这牧区挺吃香”。
曾几何时,还在埋怨外地人到家门口挣了他们的钱的哈萨克族人,今天则想法子去把别人的钱挣过来。在一些沟沟坳坳的风景点,千百年来,骑马、喝茶、进毡房是不收费的,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树桠上突然挂起一块硬纸板,明码标价,这里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
今年5月,乌鲁木齐市有10个乌孜别克族姑娘找到乌孜别克学会,要求成立模特艺术团。当时装模特,开始在少数民族姑娘中时兴起来。继祖母、母亲两代人勇敢地揭掉面纱之后,她们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当年,新疆日报社为出好少数民族文字的报纸,在阿勒泰地区招了20名哈萨克族和蒙古族青年工人,他们在乌鲁木齐住了一晚上,走了17个,原因是听不见马嘶、羊叫,不习惯。今天,新疆已有5万多户牧民实现定居,有些定居点按城市的要求在建设,以实现一个民族历史大变迁中的“城市梦寻”。
新疆农民种“闯田”,是历史的沿袭,收多收少好像与自己无关似的。近几年,还是那些种“闯田”的农民,精耕细作,创下了“吨粮田”、“百公斤棉”的佳绩。
走在乌鲁木齐街头,已难得看到长裤外面罩裙子的装束,衣着款式也在变化,西装革履的比例很高,牛仔衣、夹克衫、运动装,在少数民族青年中很流行。饮食在民族家庭的反映更显突出。一盘抓肉、一盘抓饭不多了,大多吃的是白米饭加炒菜,西兰花、生菜、荷兰豆……已进入平常人家。
有人说,今天的新疆,只有太阳是原来的,只有月亮是原来的。新疆蒙古族学者孟驰北的评价是:“新疆少数民族正举步迈进现代文明的门槛。”
  追求步步高
过去,一说现代化,似乎就是多建工厂。当现代化的建筑群崛起于新疆大地之时,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所谓现代化,关键是人的现代化。
新疆生活着47个民族。今天,一些少数民族知识分子认为,一个热爱自己民族的人,更希望自己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这个民族才能真正有所作为。
社会发展到今天,融合、同步、封闭、排他,如何选择,是一个民族智慧和希望的体现。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是仅靠自身能发展强大的。
已打开眼界的新疆少数民族,开始注意博采众长,为我所用。近年来,雇用内地农民为他们种地,在许多地方已成为一种潮流。这不仅表明少数民族注重汉族农民精耕细作的传统,更重要的是,加强了新疆与内地的联系。
新疆的少数民族,开始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吸收外来文化,并在吸收中加以改造。
今年,新疆歌舞团推出大型音乐舞蹈《天山彩虹》,这部作品有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又融入交响乐,并加入电声乐器,使歌舞更加气势磅礴,为此荣获文化部第五届文华奖新作品奖。如今,用弹拨乐演奏西班牙斗牛士曲,大受观众青睐。用少数民族语言演唱的汉族流行歌曲音带,在青年中畅销不衰。热爱歌舞的各少数民族,最看重的家用电器是录放机和卡拉OK机。
有人说:“一个家庭的文化叫作教养。一个社会的教养叫作文化。”文化与教养在新疆升值是空前的。自治区主席告诉我们,他收到最多的人民来信,是希望政府为子女上学创造条件。
1994年,阿图什市格达良乡农技推广站站长哈勒克种的6亩棉花单产230公斤。围观测产的农民受到强烈的震动:创造奇迹,得有学问。少数民族开始认准这个理:“要致富,靠读书。”农村孩子从赶着上学,到今天抢着上学,中小学的入学率和巩固率,逐渐攀升到98%左右。
区党委宣传部的同志告诉我们,今年6月15日,在伊宁市成立的新疆第一所孤儿学校,是一位维吾尔族民营企业家出资150万元兴建的。他说:“救助孤儿,最好的东西是知识。”新疆的少数民族,富裕之后乐善好施,新疆有好几所学校,都是私人出资兴建的。
  眼界更高远
大沙漠,大盆地,大草原……大起大落,大分大合,造就新疆人的一种大度:不欺生,不负气。不同语音,不同方言的人,在这里都有归宿感,都会受到礼遇。1995年,乌鲁木齐评选出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有一名就是江苏无锡来此搞缝纫起家的23岁青年。
记者在新疆采访时,正值中央电视台播放《武则天》。每到一地,总有人议论:“演‘唐太宗’的鲍国安是新疆出去的。”上海电视台节目主持人叶惠贤,北京电视台节目主持人赵宁,都是从新疆出去的。像这样全国知名的人士,其他行业也大有人在。每当谈论至此,不少人扼腕叹息。走了的,有走的理由。他们都不否认一个共同的事实:新疆为他们事业的成功赋予了大气磅礴之力。至于走了又回来的,上至厅局一级干部,下至基层业务员,新疆人同样任用他们,信任他们。
莎车,是新疆历史上第一个年产百万担棉花的大县。记者与县委书记刘殿成谈棉花经济,刘书记说:“去年,棉花紧俏,棉贩子经常堵在办公室门口给我算帐:你交一担棉花,544元,我收你一担,给800元,哪头划算呀?我不愚不傻,能算不过来这个帐?但我心里还得有一本大帐:国家!”
新疆人的秉性,至真至诚。去年,新疆棉花总产1680万担,自用500余万担,中央一声令下,1000多万担原棉,全部上调。
世上的许多事,作价值取向的选择,纵横捭阖的分析,是容易的,而面对现实与未来,局部与全局的处置,却展示出新疆人的一种行为准则。
新疆的交通大动脉兰新铁路建复线,1992年动工,计划1997年通车,今年7月1日已投入运营,提早了两年。一个重要原因,是征地顺畅。自治区土地局局长亲自出马,沿线征地一路“绿灯”。最近,国家要修库尔勒到喀什的南疆铁路,沿线各地州市纷纷出面表态:铁路沿天山脚下走,很少占用农田,土地、砂石料,我们免征资源税,少许占用的耕地,我们自己消化。974公里铁路线,这笔费用算下来,10亿元打不住。记者私下问一位地委书记:“‘损失’不小吧?”“铁路不修,那才叫损失。晚修一年,损失就大一倍。你说呢?”
40多年过去,到新疆走一圈,体验一番,一个内地人会有许多新感觉,一个新疆人会有许多新发现。在祖国的这片热土上,一代代新疆人,用自己的智慧、才能和奉献精神,铺设通向现代化的康庄大道。(附图片)
上图:库尔班·吐鲁木的人们用上了液化气。
姚新生摄
压题照片:鄯善县连木沁镇退休教师牙合甫·沙地克发明了能增加晾挂密度、提高一级品率、自然速干的吊帘式葡萄干晾制新方法,目前正在全县推广。
王卫军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