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5阅读
  • 0回复

基础设施建设功不可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01
第10版(经济专页)
专栏:

  基础设施建设功不可没
林家宁
城市基础设施作为人类住区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不仅同其他生产、生活条件一样需要相互协调,而且具有更深的含义,正如我国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中明确指出的,公用事业是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全局性、先导性影响的基础行业,对其他行业的发展起带动作用。
就住区环境来讲,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城市供水、供气、供热、公共交通等城市公用事业,城市道路、桥梁、排水、防洪、照明等市政工程,城市园林、绿化等园林绿化业,城市市容、公共场所保洁、垃圾粪便清运处理、公共厕所等市容环境卫生业。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
1994年全年供水总量489.5亿吨,其中生活用水142.3亿吨,用水人口2.01亿人,其中非农业用水人口1.64亿人,用水普及率93%,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94升。年污水处理量51.7亿吨,污水处理率17%;清运垃圾粪便13389万吨,垃圾粪便无害化年处理量4782.4万吨,无害化处理率35.7%;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39.7万公顷,绿化覆盖率达到22.1%,公共绿地面积8.2万公顷,人均公共绿地面积4.6平方米。煤气供气总量126.3亿立方米,天然气供气总量75.2亿立方米,液化石油气供气总量366.5万吨,全国已有1亿多居民用上了燃气,用气普及率61.7%。城市道路面积11.8亿平方米,人均拥有道路面积6.6平方米;公共交通车辆达10.9万标台,每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6.1标台,客运量272.4亿人次。出租汽车39万辆。
尽管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仍不能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促进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带动了对基础设施的巨大需求,从而更加突出了基础行业的不足。突出表现在设施缺乏,供求差距大。主要是城市供水不足,燃气和集中供热普及率低,排水设施与城市防洪设施标准低,城市垃圾不能日产日清,64.3%的垃圾粪便未经无害化处理,园林绿化标准低,城市人均公共绿地4.6平方米,且分布不匀,城市交通拥挤堵塞情况仍在不断恶化,道路通行能力下降,市政公用设施严重不足,服务水平低,直接影响着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投资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制约着社区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近年来相继作出了一系列决定和指示,明确提出要重点发展城市建设事业,并将其列入重点发展的领域。尤其是在《中国二十一世纪议程》中,已将包括燃气、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道路交通、园林绿化、防灾等在内的能源、交通和环境治理列入了可持续发展战略,旨在通过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努力,改善生产、生活环境,为经济和社会长期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使其成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主要议题。
积极推行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体制改革。总体构思是国家财政投入和市场补偿相结合,实施以市政公用设施有偿使用、公用事业合理计价的多渠道、多元化、稳定的投资体制,改变城市维护建设税和公用事业附加的单一政府投资模式。
加快建设体制改革。在建设体制上,形成了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综合开发、配套建设的新格局,在新区建设和旧城改造中,建设了一批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在实施城市规划、提高投资效益、节省建设用地方面显示了重要作用。综合开发不仅仅根据土地有偿使用的原则,解决了设施建设的部分资金问题,最为重要的是它将城市发展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以道路建设或旧城改造为龙头,一并考虑其他设施的建设和改造,既提高了资金的投资效益,又从总体上改善居住和生产环境。
强化管理体制改革。重点是强化政府的行业管理职能,完善法规体系,加强执法监督检查,制定并落实产业政策、技术政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