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世界不再遥远——中国女性眼中的NGO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9-13
第2版(世妇会专页)
专栏:

  世界不再遥远
——中国女性眼中的NGO
本报记者赖仁琼
为期10天的’95北京非政府组织妇女论坛已落下帷幕。论坛闭幕的当晚,部分即将离京的与会者道出了她们眼中的NGO。
论坛向中国妇女提供了一个了解全球妇女状况的窗口
连绵不断的秋雨,依依不舍的深情,NGO闭幕式上各国妇女含泪告别的情景深深地印在每个与会者的心里。
曾多次出国访问的作家叶文玲说:“这次出席NGO,我的感受是全新的。”各国妇女谋求平等、发展、和平的精神和强烈的参与感使叶文玲深为感动。
第一次出席如此规模的国际会议,不少中国女性备感新奇。海南省妇联主席黄玉梅说,以前不知何为论坛,参加NGO研讨,看到各国姐妹以灵活多样的方式交流、沟通,受益匪浅。
参加“女性人才资源开发”论坛研讨的王红华是重庆渝中区区长,她住在城里,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宁愿在会场吃几块饼干、几片面包也不愿失去听会的机会。会议间隙,这位摄影爱好者到处捕捉精彩感人的瞬间。
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江碧波为世妇会创作了大型雕塑《托起明天的太阳》。她认为,许多与会妇女从服装到心灵,从言谈到行为,无不展示出女性的善良、真诚、友好、文明。江碧波的几十幅写生画,记录下她在怀柔的见闻。她准备回去后尽快完成30幅作品,然后来北京办画展,让更多的人通过绘画了解全球妇女的这次盛会。
我们身后是强大的祖国,生活在中国的妇女很幸福
不少外国妇女自筹经费甚至变卖家当来怀柔的经历,在中国女性中引起不小的震动。湖北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纪玲芝说,我们的费用均由国家提供,大家由此认识到,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没有强大的祖国做后盾,妇女谋求的平等、发展、和平就无法实现。
几位美国妇女得知李惠芬是南京铁路分局工会主席时,翘起大拇指对她说:“真了不起!”她们告诉李惠芬,在美国,交通业高层人士中很少有女性,因为不管你干得多出色,女人都难有被提升的机会。
“衷心感谢中国人民!”“中国妇女万岁!”“世界妇女万岁!”看到外国妇女在闭幕式上打出用中文书写的横幅,许多中国妇女热泪盈眶。她们十分激动地说:“身为中国女性,我们有理由自豪和骄傲。”
中国妇女应当在世界妇女事业和其它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了解世界”,这是5000名与会者和几亿中国妇女的共同心愿。虽然NGO是世妇会的一个辅助性会议,但它的广泛性、代表性以及轻松活泼、自由灵活的形式对女性颇具吸引力。江苏女子学院院长张楠对NGO大有相见恨晚之感:“如果早10年参加这样的会,我们学校会办得更好。”
“如果外语好,交谈会更方便。”不少女性深为自己“外语差”影响交流而遗憾。她们表示回去后要学外语。性急的人建议妇联回去就办培训班。她们说:“中国要扩大开放,女性要在对外交往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不会外语怎么行?”
政府官员、科学家、教授、企业家、工人、农民……这支由5000名各界妇女组成的中国娘子军,在NGO展现了自我和中国。勤劳质朴、忍辱负重的传统美德和自强不息的时代精神使她们在当今的中国和世界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
参加NGO论坛的中国女性,如今又多了几分清醒与责任。她们表示,应当在未来的妇女事业和其它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既是一种自我肯定,又是中国女性对世界的郑重承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