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76阅读
  • 0回复

张裕恒和他的得意门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03
第2版(要闻)
专栏:

  张裕恒和他的得意门生
本报记者王启明
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园的南端,有一座看似平常、其成果却跻身世界科技前沿的实验室,这就是著名超导专家张裕恒教授领导的中国科学院结构分析开放实验室。在张裕恒的周围,活跃着一大群年轻的教授、副教授、副研究员和博士生。他们都说:“张教授是为我们指明科研方向的好带头人。”
张裕恒教授今年57岁,是我国自己培养的第一批超导专家。他在高温超导、超导薄膜、低维体系等领域取得许多重大成果,在国内外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216篇,著有46万字的超导物理等专著。1986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授予他博士研究生导师,今年4月,被推选为全国先进工作者。
开放实验室的党支部书记许存义副教授告诉记者:张裕恒教授关心、指导他的学生远远超过对自己的孩子。
1986年以来,张裕恒倾注满腔热血,矢志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级科研新人。迄今他已培养出4名博士后、12名博士、13名硕士,目前,身边还有10多个硕士、博士生在培养,在中国科大的教授群中名列前茅。
学生们说:“张老师的学术思想活跃,总是在世界科技前沿上提出问题,指明我们的研究方向。”
1990年,张裕恒在美国参加一次国际学术讨论会。会议对高温超导体在磁场中超导相变出现一个新的R—T展宽效应的起因,两种观点争论激烈,谁也无法否定谁。世界科技界对高温超导前景普遍悲观,美国一家报纸甚至说“到此为止!”张裕恒从电阴的磁场与测量时间关系切入,大胆提出新的设想。根据这个思想,当时年仅30岁的博士后李晓光在张裕恒指导下,利用脉冲磁场设计了一个全新的判断实验,终于证明展宽效应起因与磁通线蠕动有关,为高温超导研究揭开了新的一页,他们的论文《高温超导体微结构与超导电性的基础研究》引起国际超导界的广泛关注,获得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
张裕恒教授在培养人才时,十分注重爱国主义思想教育。1993至1994年间,博士毛志强先后在美国权威期刊《物理评论》上发表8篇论文,一举否定了国际上流行的关于高温超导非公度调制起因的4种观点,创造性地提出了晶格失配模型,受到了国际同行们普遍承认。1994年2月,毛志强应美国普渡大学邀请,作为访问学者去工作6个月。美、日等国都想留他工作,但毛志强说:“我的立足点在中国,从感情上说我也不能离开关心我、指导我的张老师。”他毅然回到了开放实验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