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3阅读
  • 0回复

玉素甫江与十二木卡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0-02
第4版(副刊)
专栏:

  玉素甫江与十二木卡姆
师歌
玉素甫江是新疆人民广播电台第一代音乐编辑。白驹过隙,当年弹琴唱歌的小伙子,转眼成了该退休的老人了。此刻,他轻抚着陈旧的写字台,告诉我这张桌子他用了三十七年。老人语调沉缓,眼中盈满惜别的深情。
一九三三年,玉素甫江诞生在伊宁市一个马车夫家里,因家境窘迫,他的求学时辍时续,曾在铁皮作坊学过手艺。这个心灵聪慧的少年不仅能打出精致的水壶、铁罐让人称道,而且当他灵巧的指尖拨动琴弦时,观者如潮,为之倾倒。
解放了。他好事接踵:先进入伊犁文工团,又送乌鲁木齐深造,毕业时,电台又看中了这个高材生,一九五三年四月一日,他人生的履历填写的第一个工作岗位:区电台音乐编辑——一干就是四十年。
说起工作成就,他显得木讷、踌躇;可谈起他与木卡姆的不解之缘,他却神采飞扬,如数家珍。
《十二木卡姆》被誉为“维吾尔音乐之母”,包括一百七十多首曲牌和七十二首乐曲,演唱一遍要达二十多小时。新疆是丝绸之路的中枢,东西音乐文化的汇聚地。目前,中亚、台湾、香港以及美、英、法、日都在研究木卡姆,形成以新疆为中心的辐射网。玉素甫江是在木卡姆的氛围中长大的,他爱听艺人弹唱,每到动情处便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一艺术瑰宝以口头演唱的形式代代流传,许多珍品已被岁月湮没。五十年代初,党和政府就邀请南北疆老艺人来乌鲁木齐,开始了抢救工作。
一位白发老人坐在和田毯上,怀抱颀长的沙塔尔琴,神奇的旋律为他的歌声添翼。他唱得如醉如痴,他的儿子敲着手鼓给他伴奏。玉素甫江说,这就是一九五四年,南疆著名的老艺人吐尔迪阿訇在电台录音时的摄影。
玉素甫江望着照片久久出神,他是在缅怀辞世的老人,喟叹生命的短暂,颖悟艺术的永恒吗?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玉素甫江因木卡姆受到冲击,并被三令五申必须销毁所有木卡姆资料。但他却机智地保存下来。
经历了那场浩劫,玉素甫江深感肩上历史使命的沉重,他拟定了宏伟的计划,便坚韧不拔地走下去。
一九八四年始,他上至帕米尔高原,下临吐鲁番盆地,环绕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北两缘颠簸,深入到遥远闭塞的麦盖提、巴楚、莎车、叶城、阿瓦提采录木卡姆。有时为寻访一个歌手跑上好几天,记谱、审词、录音,奔波忙碌、废寝忘食,一下去就是几个月,对于年事已高的老人实在不易。耗时八年,行程逾万,终于录完了全部的十二木卡姆,并采录了哈密木卡姆、吐鲁番木卡姆、刀朗木卡姆,抢救了许多快要失传的曲调,使电台在全疆拥有最丰富的木卡姆资料。并由他任编辑和音响导演,出版了盒式带,在区内外发行,还远销中亚各国及海外。玉素甫江对木卡姆的挖掘、整理、研究做出的贡献是不可磨灭的。
他呕心沥血四十年,他太累了,该舒口气歇一歇了。我问他退休后的打算,他说要深入钻研木卡姆,搜集整理伊犁木卡姆,并着手撰写论文,说着便扳起指头讲他拟好的几个命题……玉素甫江已潜入木卡姆大海,珍珠是属于他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