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50阅读
  • 0回复

走进精神深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01
第12版(副刊)
专栏:品书札记

  走进精神深处
穆紫
人物传记创作的难度在于,如何在叙述人的经历的同时,丰富地展现传主的精神世界。也就是说,不仅仅是满足于一些故事的效应,而是要尽可能地把笔下的主人公,置放在历史氛围之中,在一个个生活细节的呼应中,让传主活生生地立起来。
与描写革命家、文学家的传记相比,描写企业家的传记作品难度更大。通常所见的此类传记,常常不得不把大量篇幅集中在经济活动方面。这样,生产过程和经济行为的叙述,就可能把传主的精神世界淹没。读者可以了解到某个企业的生产状况,了解到某个企业家的经营之道,但对这一传主内在的精神状态却无从知晓。在日渐增多的企业家传记创作中,这是明显存在的问题。
读作家、记者王青和程永照创作的《褚时健》(经济日报出版社),却分明感到作者在有意识地摆脱通常所见的弊病。他们的落笔重点,并不只限于描写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奖章获得者褚时健如何领导玉溪卷烟厂,使其从一个中型烟厂,在改革开放的时代一跃成为名牌企业,而是把笔触伸进传主的精神世界,在对这样一个改革风云人物的人生曲折经历的细致描写中,写出他在历史风雨中的酸甜苦辣和成功得失,写出他之所以能够把握机遇创造奇迹的精神准备和人格魅力。这部作品,可以说为大量出现的企业家传记提供了一个新的范本。
在作品中,作者用大量篇幅描写了传主在“文革”前的坎坷经历,这样的叙述,不是出于一种猎奇心理,而是在他们看来,这样的经历更能造就出传主的性格和精神特征,而这些素质和思想准备,决定了褚时健能够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时代精神相适应,从而成为这个时代企业家中的佼佼者。
书中写到这样一个细节,早在大跃进时期,当人们热衷于“放卫星”、报高产的时候,已经被遣送到农场劳动改造的褚时健,悄悄地在半夜上山开荒,多种庄稼和蔬菜。他对感到不解的人们说,他是农村长大的,他知道一亩地究竟能够产多少粮食,按照目前的报高产,很可能会出麻烦。在他的带领下,大家一起上山开荒。这样,当饥饿突然而至的时候,他所在的劳动小组,因为有他的冷静决策而免遭灾难。正是许多类似细节的描述,使传主的务实精神得到充分体现。对于活跃在改革开放年代的企业家来说,远见也好,魄力也好,有时可能在于一个人的激情和浪漫,但更为重要的、起决定性作用的其实是务实精神。
读这本40万字的传记我们才会明白,褚时健之所以成为生活强者,之所以能够具有强烈的感召力,不仅仅在于他能够把握机遇,而在于他性格的魅力。这魅力,恰恰来自逆境生活的磨砺,来自他身上所展现出的人格精神。对于一个人,精神常常比机遇更为重要。遇挫折而不气馁,遇艰辛而不畏缩,遇歧视而不自卑,遇赞美而不狂傲。真正优秀的企业家,不可缺少这样的性格素质。所幸的是,作者笔下的传主,恰恰具备了这种难得的精神素质。这是深深扎根于生命根底的力量。即便历史最终没有给予机会,让褚时健在玉溪卷烟厂这样的地方施展才能,作者使人相信,他也会按照这样的信念去生存。因为他自信做人应该这样去做。结果,这样的精神状态,这样的性格魅力,无形之中成为他获得成功的最大的资本。一部传记,能够对精神的刻画达到这种程度,无疑是成功的。
于是,由于有大量生动的历史背景的描述,传主的务实精神的形成,其意义就超出了经济范畴,而成为对人的人格刻画的有机组成部分。实际上,一个读者阅读企业家传记,他不会以经济学家的职业目光去考察生产的过程,而是更乐意看到一个与他们一样的人,如何走过历史烟云。他们着眼于与之息息相关的东西,而不满足于经济因素如何激发、制约一个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更愿意把那些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还原为和他们同样普通的人,从他身上感觉生活的意义,从他身上理解生命的价值。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