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推广民运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11-11
第4版(体育)
专栏:

  “推广民运会”
本报记者陈昭
采访民运会,最大的感受是大部分比赛、表演项目应配合全民健身计划在更大范围内推广。可以毫不夸张地讲,100多个项目,几乎都有观赏性、娱乐性、游戏性,实为健身运动的绝妙方法。很多项目基本不用或使用很简单的器械,容易普及推广,简单易学。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活动内容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也更加追求丰富多彩的运动。单纯做广播体操的时代已经过去。既然发掘、整理出如此多的民族体育项目,就应该迅速推广到老百姓中。“京城大秧歌”被国外新闻媒介称为中国的一大景观,可参加者多是中老年人,年轻人则更需要内容丰富生动的健身活动。
记者走访了一些参加民运会的省市自治区代表团,发现有些运动队就是一个厂、一个乡的选手组成的。像毽球、木球、珍珠球等等,而这些厂、乡的群体活动就是搞得十分出色的。
“莫道昆明池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多姿多彩的民运会,与全运会一起,是支撑“奥运争光计划”和“全民健身计划”的两只轮子。从这个意义上讲,四年一度的民运会,是我国群体活动的一次大检阅。
“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这就是民运会给我们的启迪。
(本报昆明11月10日电)(附图片)
来自广西的水族青年在民运会上表演抢花灯项目时,赤脚在火焰桩上奔跑,传送花灯。新华社记者 周重要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