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阅读
  • 0回复

创造奇迹的“孩子王”——陈向荣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1-11
第5版(教育·科技·文化)
专栏:学界人物

  创造奇迹的“孩子王”——
陈向荣
新华社记者王永康
一批五岁左右的孩子,不但学完了《初中学生电视英语》第一册,能用准确的发音进行一些日常会话,英语听、说词汇量超过1000,而且汉字识字量也逾千。与同龄的孩子相比,我们也许可以称之为一个奇迹。
这个奇迹的创造者就是陈向荣,北京塔院幼儿园分部“二十一世纪幼儿实验班”的创办者。他1967年复旦大学英文系毕业,1981年获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5年公派美国加州大学攻读英语,回国后曾任社科院研究生院中美合作英语培训中心副主任、副教授。那么,他为什么要到一个幼儿园去当“孩子王”呢?
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陈向荣认为,从教育学的观点来看,此话并非没有道理。研究表明,如以17岁的智力为百分之百,则1至4岁发展了50%,4至8岁发展了30%,8至17岁发展了20%。单从语言能力的发展来看,3至5岁是关键时期,生活在双语环境中的孩子则可以轻松地掌握两种语言。
基于以上认识,陈向荣在1992年3月1日《北京日报》上登出了“二十一世纪幼儿实验班”的招生广告。半年后,有29名学生的实验班终于在冶建幼儿园开学了,后转到塔院幼儿园分部。
陈向荣为实验班确立了“双语教学先行、德艺教育并重、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教学方针。在英语教学中,他摒弃了一般的死记硬背法和语法翻译法、而是通过看录像、听磁带、学唱歌、做游戏、背儿歌、听故事、课堂听讲,在生活化、游戏化和反复的听说过程中让孩子像学母语一样学英语,首先听懂,其次会说,其次会读,最后会写。
陈向荣没有把实验班仅仅办成幼儿英语班。在其他科目上,他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在语文教学中,他借鉴古代启蒙教育方法,增加了对句和古诗词的内容,诸如《村居》、《江雪》、《春晓》之类的古诗词,每个孩子都能背出不少。
除了正常的算术、音乐、图画、手工等课以外,他还经常带领学生去植物园、动物园、公园、自然博物馆、天文馆等地,让他们接触自然,开阔眼界,陶冶身心。
为了孩子的明天,为了教育的未来,他执著地探索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