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刮目看亚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5
第7版(国际)
专栏:

  刮目看亚洲
张启华
辞旧迎新之际,亚洲依然是世界的热门话题。去年,亚洲经济创造了7.8%的增长速度,令人赞叹不已。更引人注目的是,元旦过后,又频传西方竞相与亚洲攀亲交友的新消息:上月底,新任欧盟主席桑特在世界经济论坛会上呼吁,召开一次欧亚首脑会议,并明确表示,欧盟要进一步寻找亚洲开放的市场;素有“先进国俱乐部”之称的经合组织首次透露,要与中国、印度、印尼结交朋友,就经济政策等问题展开对话,并称这是该组织非常重要的一项政策;来自大洋洲的消息说,澳大利亚已通过外交渠道,欲与印度合作,联络南非和中东国家,筹建一个“环印度洋地区”的经合组织。
西方刚刚度过一个“亚洲年”。去年许多国家调整、制定了新的亚洲政策,总的来说,更加重视亚洲,一些措施已经或者正在落实中。为什么新年伊始又急于描绘新的蓝图呢?据分析,这可能与下面三个因素有关:一是亚洲“经济增长的效应”仍在起作用,二是美欧日在亚洲的角逐方兴未艾,三是受到地区化、集团化的冲击。因此,似可把西方这些新建议、新构想看成是它们引导亚洲政策向纵深发展的具体表现。
美欧更加重视亚洲,把一些亚洲大国和新兴工业化国家作为它们亚洲经济外交的重心。经合组织明确指出,中国、印度和印尼有20亿人口(全亚洲总人口约25亿),它们在21世纪初将是经济大国,因此,应该及早与它们建立伙伴关系。美国国务院官员列举的世界十大“新兴大市场”,有一半在亚洲。这位官员认为,与“新兴大市场”达成富有成效的利益融合,关系到美国内外政策的成败。德国经济部官员也认为,德国未来的经济将取决于各企业在世界新兴市场的存在。在它们看来,谁在亚洲大国占有市场,谁就能在亚洲占据有利的位置。尽管美国与印度存有芥蒂,近日,美国商业部长访问新德里期间,还是签署了高达数十亿美元的商业协议。几乎同时,法国在北京销售核电站一座,协议金额达100多亿法郎。欧美国家非常清楚,它们在世界其它地方很难找到这样的大宗生意。
西方想进一步靠拢亚洲的做法,与它们对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地位的认识变化有关。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高速增长是从80年代开始的,但很长时间并没有引起外界的注意。西欧经济陷入衰退,前苏联及东欧地区经济严重滑坡,与亚洲形成的鲜明反差,才使许多人意识到亚洲不可低估,认识到包括亚洲在内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对富国绝不是“无关紧要”的。多年的事实证明,在发展速度上,发展中国家要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到两倍,而且专家们认为,这种趋势即使全球进入经济繁荣期后仍然不会改变。据预测,未来十年,世界经济实际增长的3/4,主要来自十个“新兴大市场”国家。在本世纪末或下世纪初,在国内生产总值上,仅东亚地区就可以超过北美或欧洲。英国《经济学家》杂志指出,随着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分量的增大,它们对富国经济情况正在发生出乎预料的影响。据日本一家银行估计,亚洲今后十年需要近两万亿美元的资金和设备充实基础设施。难怪有人说,亚洲像一块巨大的磁石,把四面八方都深深吸引着。在亚洲经济形势继续看好的背景下,美欧决心加大亚洲政策力度,这是很自然的事。
由此引起的对话与合作机制的微妙变化,将是人们关心的一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欧盟有意开辟新的渠道。欧盟迄今无法与亚太经合组织打交道,这看来就是欧盟要与亚洲首脑会晤的原因。澳大利亚对印度和南非在地缘上、历史上占有优势,它自然有兴趣建立一个环印度洋地区的集团,以加强它与发达国家的竞争地位。美国和日本虽同处亚太经合组织,但它们之间经济纠葛连续不断,为了摆脱困境,各自采取“联日入亚”和“联美入亚”方针,试图从扩大在亚洲的市场找出路。在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中,北美、欧盟集团进入亚洲后,地区的合作将会出现双向、多边和重叠的模式,造成相互依存、多层次的合作新局面。在这种情况下,西方一些国家争取地区主导权的努力势必有增无减。
开放的、生机勃勃的亚洲将迎来更多的伙伴,它作为“大竞争时代”的主战场赢得了更多的机遇。但亚洲是一个社会、经济多样化的天地,在新形势下,一些国家面临着如何重新定位、运转的考验。同时,它还要警惕西方一些国家在经贸关系中注入的“政治因素”,以确保合作与竞争沿着公正、平等的方向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