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9阅读
  • 0回复

从村头走向世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3
第4版(要闻)
专栏:记者在基层

  从村头走向世界
本报记者王仁倜
湖北省潜江市有个张金镇,张金镇有个幸福村。1994年,幸福村创产值5.5亿元,利税6000万元,全村人均收入2258元。村民实行免费医疗;中小学生上学免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可享受奖学金;男60岁以上、女55岁以上的村民过上了领取退休金的生活。幸福村被人们誉为“湖北第一村”。
记者冒着严寒,来到距潜江市区40多公里的幸福村,探访这个过去不起眼儿的小村是怎样变成“湖北第一村”的。
幸福村取名幸福,显然是图个吉祥,表达父老乡亲们的一个美好愿望。昔日,水灾接着旱灾,人祸接着天灾。幸福村年年靠国家补贴过日子,欠国家贷款几十万元。
1979年下半年,一个患过小儿麻痹、腿有残疾的人,找到了村支书孙同仁。他说:“孙书记,咱要想过好日子,不能老盘那点泥巴坨,还得办企业搞副业。”他就是后来被评为全国优秀农民企业家、当选为八届全国人大代表的周作亮。
村党支部支持他。于是“幸福服装厂”诞生了,全部家当是22台缝纫机和一个25平方米的“厂房”。尽管简陋寒酸,但毕竟是全村第一家正儿八经的村办企业。
创业伊始,缺乏流动周转资金,原料买不进,眼看生产要“断顿”,急得老周吃不下睡不着。他与支书商量用农副产品与蒲圻棉纺厂换回服装厂需要的布料。他们开足马力加油干,到了年底一算帐:净赚6万元。
慢慢的,厂里的家底儿厚了起来。他们又从美国、日本、意大利引进生产线,提高生产的档次。他们生产的“振华”牌西服,获省部双优;“普拉索”衬衫,被评为“中国十大名牌”衬衫。
走进幸福服装厂的大门,迎面一座不锈钢雕塑在阳光下熠熠生辉。雕塑的下半部是一个地球,地球上面是一位身强体健、目光炯炯的农民。地球上镌刻着:“从村头走向世界。”
1989年,幸福服装厂进军深圳,投资办了“永福制衣公司”。经过几年的发展,在深圳上千家服装企业中跻身前8名,产品全部外销。在全省乡镇企业中,他们是第一家。
他们实施“人才工程”,投资40多万元用于职工的知识培训和人才开发。先后有400人次到大专院校去深造,培养出土生土长的工程师、会计师、设计师、经济师等初、中级人才200多名;先后有40多名“金凤凰”来到幸福村安家落户。
幸福村的村容村貌一年一个样。在幸福住宅新区,一共建设150幢别墅和专家楼,第一期50幢已交付使用,第一批村民已经搬进新居。别墅由湖北省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设计,有三种不同的建筑风格,客厅、卧室、书房、厨房、厕所一应俱全。小区内有绿地、花坛、广场,还有一所占地13亩的幼儿园。(附图片)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