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北京青年:现状与思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16
第11版(当代青年)
专栏:时代报告

  北京青年:现状与思考
田科武张越
青年是社会各阶层中最活跃、最敏感的一部分,青年中发生的变化,积极的或消极的,都是社会和时代在青年身上的投影。为了正确认识北京青年,在动态中把握北京青年不断变化的特点,北京市青年研究会不久前在全市青年中进行了题为《北京青年状况》的大型调查。调查结果分为6个专题——
北京青年看改革
改革开放促进了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和实施预示了我国良好的发展前景,给青年提供了更加广阔的作为空间。热切关注改革、积极参与改革,已成为青年政治意识的重要特征。
调查显示,在北京青年经常收看的电视节目中,国内新闻排第一位,其次才是体育类节目和文艺类节目;在最喜欢读的书籍中,排在第一位的是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及报告文学作品;在阅读报纸时,最关心的新闻排在前三位的依次为时事新闻、社会新闻和体育新闻。
改革的成就雄辩地说明了改革开放路线的正确,这是青年对政府及其重大改革举措持肯定的满意性评价的主要依据,也由此激发了青年投身改革和建设的积极性。
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青年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予以了较高的认可,大多数青年对市场经济的前景表示乐观。
调查结果还显示,在对改革具体措施的评价上,越是涉及到个人利益的改革措施,满意程度越低;越是涉及到整体改革而不直接关涉个人利益的改革措施,满意程度愈高。
职业观念渐趋成熟
职业态度一般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一般性的职业性观念,二是对现实职业的态度,三是对职业的期望,即职业理想。调查表明,北京青年的职业观念渐趋成熟,职业选择和流动中的合理性因素在增强。他们对职业的关注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兴趣和热情,职业成为青年实现自身价值的第一因素。
在经常和别人谈论的话题中,“与职业有关的信息”排在社会问题之后居第二位。在“你最喜欢的书籍中”,专业书籍占第三位,排在“反映社会问题的小说及报告文学”和“生活知识类读物”之后。同时,在被问及“如有机会继续学习将学些什么”时,专业知识排在第三位,仅次于外语和计算机知识。在座谈中,多数人认为“自己工作很认真”,“希望提高职业技能和专业素质”,“希望在本职岗位上有所作为”。以上这些都表明,对职业的关注以及希望提高职业素质并通过职业来实现自我价值已成为北京青年职业态度的一个重要特征。
制约职业选择和流动的诸多因素中,北京青年最关注能力特长能否充分发挥和收入待遇的高低,这也是影响其工作积极性的两个重要方面。他们的职业期望是:领导开明,单位有发展前景,工作能发挥特长,生活待遇好。
道德观依然“一身正气”
在经济和科技对社会道德的冲击日甚的情况下,北京青年的道德观依然是“一身正气”。但由于经济对社会道德的冲击太大,所以,青年在道德上的理想追求与整个社会的实际道德状况相去甚远。
多数人认为市场经济条件下仍要坚持搞精神文明建设。雷锋精神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82%的人认为“没有过时”。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青年的影响很深,它构成青年道德观的一个重要侧面。在“你认为人生最宝贵的是什么”一题时,健康、人品、知识、事业、家庭分别排在前五位,而金钱、权力、名声、财产、吃喝玩乐等都排在较后的位置。在所列10种不文明的行为中,不赡养父母、见死不救、“盗公”(即拿公家的东西)、不诚实欺骗人这4种行为分别排在前4位。
人才观:学有专长、德才兼备
人品正、业务素质高、敬业精神强是北京青年衡量人才的三项基本标准。人才必须有才,但有才不一定是人才。德才兼备方能称得上人才,这是北京青年注重道德评判在人才评价问题中的一个重要特征。
学有专长,在某一领域有较深造诣是北京青年评判人才的一个重要依据。对于什么叫业务素质高,他们表现出务实求是的态度。即不论学历高低,不论职称高低,不管是否接受过“洋”教育,有本事有能力就行。有本事有能力具体表现在:在本领域里学有专长,有较深造诣,能够成为本行业的骨干和带头人。这种不拘一格的人才观是北京青年所以能迅速调整自身知识结构以适应变化着的社会的内在动力。
此外,有科技专长、会经营、懂管理将成为北京青年的一个发展方向。
成才观:抓住时机发展自己
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建设给青年提供了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知识和人才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这些都增进了青年成才的愿望和要求,抓住时机、发展自己已成为北京青年的共识。既重个人奋斗又渴望外部支持是北京青年成才观的又一重要特征。在对成才的重要因素的认识上,“个人的努力和奋斗”和“准确把握机遇”、“领导关心和支持”一起排在前三位。在回答“改变个人社会地位的主要途径”这一问题时,机遇、才干、人际关系分别排在前三位。由此可见,为青年创造条件,不仅要尊重知识和人才,为青年创造更多的机会,更要为青年扫清一些障碍,包括机遇上人为的不平等、人际关系的紧张等对青年的耗损。
前两年轰轰烈烈的“跳槽热”如今已有很大收敛,在北京青年中,57.9%的人表示安心或比较安心工作。这说明多数人不愿意抛掉自己的专业和现在的工作岗位而去谋求所谓的赚大钱的职业,工作基本安心,立足岗位成才、立足本职成才已成为当今北京青年的一个显著特点。同时,前几年轰轰烈烈的出国热潮近年内也有所降温,大多数青年把眼光放在了国内,而不是一味地要到国外谋求发展。当询问对出国的看法时,有62.9%的人表示“如有机会要出去,但将来要回来”。
虽然近年来我们在激励青年人才脱颖而出方面做出了很多成绩,但和青年强烈的成才要求相比差距仍很大,得到专业训练和继续深造仍然是北京青年的迫切要求。
科技素质亟待提高
青年的科技素质,在相当程度上决定着未来生产力的前景。北京青年有很强的科技意识,但科技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他们已感受到科技时代的生生脉搏,但对科技介入现代生活的深度还缺乏深刻的认识。
当问及科技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时,39.4%的人认为“了解科技可以跟上时代”,31.9%的人认为“科技和生活息息相关”,前者多于后者。在科技时代呼之欲出的今天,这种认识还有浅泛之感。
以首都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建设要求衡量,北京青年的科技素质亟待提高。这首先是由于获得科技知识的途径的局限,大大限制了他们科技知识向科技技能的转化。问卷表明,除学校教育外,广播、电视和报纸是青年获得科技知识的主要途径,而这三者很难提供一种全面的科技知识和技能训练。其次,由于看电视、读报纸、听广播动机中其他兴奋点的影响,又大大限制了科技知识的摄取量。问卷表明:在各类电视节目的收视率中,科技类节目仅列9项选择中的第7位。在阅读报纸时,科技教育类信息的重要性也只排在了9项选择中的第6位。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现代文盲”有如下定义:第一,不识字的人,即传统意义的文盲;第二,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的人,包括文字符号、图表符号等;第三,不会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的人。可见,一些基本的、与现代生活密切相关的科技素质,已演进为现代公民的基本素质。所以北京青年科技素质的全面提高,不仅仅是科技进步的问题,也是社会全面进步所要关注的重要课题,因而也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课题。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