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1阅读
  • 0回复

英国经营型农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7
第7版(国际专版)
专栏:

  英国经营型农场
本报记者李文政
近年来,国际市场农产品供应过剩,英国农业与西方各国一样都受到很大压力。特别在英国,机械、化肥、农药等农用产品价格上涨幅度大大超出农产品价格的上升幅度,在这种情况下,农场如何经营、如何维系并发展,是英国农业生产者面临的一大挑战。记者最近走访了英国剑桥郡北部的一家农场,看到了农场在经营上做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
剑桥郡位于英格兰中部,是英国重要农业区之一,英格兰每年约产200万吨小麦,剑桥郡的产量约占1/6。一天中午,记者驱车来到达帕维尔先生的斯卡尔井农场。帕维尔的农场占地560英亩(1英亩约为0.4公顷)左右,小麦300英亩,豆类80英亩,马铃薯80英亩,休闲地50英亩,其余为甜菜等。帕维尔不时停下来向来访的孩子们介绍有关作物生长和农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十分生动风趣,引起孩子们阵阵笑声。帕维尔的拖拉机整整在田里转了1个半小时。后来,我得知这是帕维尔新的经营之道。他的农场每周平均接待这样的来访者近千人,从中得到可喜的收入。而且这还是对少年儿童的农业知识的生动启蒙,英格兰的年轻家长乐此不疲,英国政府也予以鼓励,帕维尔还领到政府补助金。帕维尔称这种以农场为依托的服务业为“新农业意识”。这里有农场效益,也有社会效益。
帕维尔于50年代从叔父那里接过农场,迄今已40余载,他已77岁,垂垂老矣。可他一直敏锐地盯在发展农业的关键上。他说,农业主要靠新技术,具体地说,我的农场设备好,田间管理不存在大问题,余下的就是种子,优良种子是保证增产的关键。英国全国都有较完善的农业服务系统,但帕维尔不以此为满足。几年前,他主动为一种子科研机构提供实验基地,拨出实验田20多英亩,由他按种子研究站的要求种植有关作物。帕维尔不仅最直接地获得新种子,也在种子培育过程中直接得到最新的生产管理技术。他说,十几年前,人们还认为小麦每英亩产2吨是不可能的,而现在的目标已盯在3吨上;在今后20年内,马铃薯会从目前的每英亩20吨增加到40吨。
据帕维尔介绍,由于国际农产品市场销售困难,目前英国农业实行的是欧洲联盟的农业限产政策,每年有一定比例的土地必须休耕,由国家发给约每英亩59英镑的休耕费,所以,农场要增加收入,一是要提高产量,另外就是要有灵活的经济头脑,巧于经营,增加收入,只靠政府的补助是无法在现代经济竞争中生存的。帕维尔估算,今年农场总收入可望达到4万英镑,比往年略高。他告诉我,他的孙子即将入剑桥学习经济学,他想,到他孙子成为这个农场主人时,他孙子会以更丰富、更有创见的经营头脑,把农场办得更大更好。他说,农业经营的社会化,注定农场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他的农场在英格兰属于中等偏下的农场,要想为农业赢得光荣和尊敬,发展是唯一的出路。临别时,帕维尔老人送我一瓶蜂蜜和一袋绿豌豆,并祝愿中国农业不断发展。(本报伦敦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