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3阅读
  • 0回复

从无到有的45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95-02-27
第10版(农村经济)
专栏:

  从无到有的45年
新中国建立以来,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已经走过了45年的发展历程。经过40多年的艰苦创业,农业机械化从无到有,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就。
截至1993年底,全国拥有农机总动力3.16亿千瓦,在农业生产动力结构中比重达到85%左右;拥有拖拉机854.35万台,农用载重汽车66.31万辆,排灌机械943.35万台(套),联合收割机5.6万台。各类农业机械原值1285多亿元,约占农业生产性固定资产(耕地除外)的1/4。
在农业生产中,农业机械承担的劳动量占40%以上。农业机械在粮食增产中的贡献率为10.9%,在诸影响要素中排在肥、水、种后,位居“老四”。全国耕地面积的5.5成、播种面积的1/5、收获面积的1/10、农村运输量的6成实现了机械化作业,机电灌溉面积占有效灌溉面积的57%,年机械植保2.74亿亩,机械脱粒量2.8亿吨。约1/7的耕地(2亿亩)的农业生产基本上实现了机械化作业,约4亿亩耕地成为旱涝保产的机电灌溉基本农田。与建国初期相比,我国粮食产量增长3.5倍,但农事大忙作业时间普遍缩短,北方缩短约10天,南方缩短约一周。每个农业劳动力提供的粮食由946公斤提高到1300公斤。
农机工业体系初步形成,主要农机制造企业2500多家,职工125多万人,生产3200多个品种的农业机械。不但满足国内需要,而且利用中国农业机械产品价格低廉、技术简单的特点,参与第三世界国家农机市场的竞争。
刚过去的1994年,是农机事业发展历史中重要的一年。在这一年里国家出台了许多重大改革措施,如农用柴油价格并轨、成品油流通体制改革、税制改革等,农业机械化从此全面推向市场,农业机械化工作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
1994年也是有史以来农机化立法工作成果最多的一年。自贵州省政府签发全国第一个省级农业机械管理规定以来,先后有山西、江苏、黑龙江、山东和河北五省出台了农业机械管理条例,另有一些省、区颁发了农机安全监理方面的法规,使已发布农机安全监理法规的省份增加到19个。逐步形成遍布全国的法制化管理网络,将保证农业机械化事业在市场经济大道上健康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